正文

蟬的解釋古詩 蟬的古詩的解釋

shiyingbao

蟬將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垂下,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它的叫聲不斷,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它的聲音之所以傳得遠,是因為它在高處,并不是憑借秋風的力量。《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

蟬將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垂下,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它的叫聲不斷,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它的聲音之所以傳得遠,是因為它在高處,并不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征,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創(chuàng)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后,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深得李世民的重用,但他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于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有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將這首詩誦讀了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有侵權/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聯(lián)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