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菜式豐富 小吃遍地

shiyingbao

■梧州日報記者楊麥

廣西梧州,是一座對飲食有要求的城市。在這座有300多萬人口的城市里,散布著2000多家規模以上的餐飲企業、300多家茶葉企業,以及無數的小吃店。在很多梧州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梧州人口中,“吃了沒有”仍然是最常用的問候語。甚至有部分“老吃貨”,為吃一碗粉、品一杯茶,不惜坐公交車從西到東橫穿大半個城市。由此可見,飲食在梧州人生活中的地位之重要。正是這種不隨便、不妥協的態度,鍛造了梧州深厚的飲食文化,以及每年數十億元的餐飲產業規模。

菜品體系相互融匯

梧州連接兩廣,粵菜自然就成為梧州飲食體系的本源。果木燒鴨、白斬雞、咕嚕肉、白云豬手、蜜汁叉燒、香芋焗扣……傳統粵菜菜譜里排得上名號的菜式,在梧州都能吃到,而且極受歡迎。

在粵菜菜式的孵化下,梧州也孕育了獨特的本地菜式,如紙包雞、白斬狗、豆腐釀、神仙缽、大盤農家菜等。其中,不得不說的是“開煲菜”,這是飽含梧州風情的一款菜式。

上世紀90年代末,在梧州市區的河岸市場,沿著西江江岸連綿數公里,開的全是火鍋店,由此帶動起來的“開煲菜”系列,如豬肚雞煲、牛系列火鍋、豬系列火鍋、羊肉煲、狗肉煲、水庫魚頭煲、雞公煲,甚至重慶麻辣火鍋,在梧州遍地開花。

此外,西餐對梧州菜品體系也是一個有力的補充。上世紀90年代初,華帝西餐廳在梧州推出西餐經營先河,此后梧州的西餐廳越來越多,西式菜系也逐漸融入本地菜系的制作工藝當中,不僅牛排和意粉做得與“鬼佬大餐”并無二致,就連越南菜、泰國菜、日本料理、韓國烤肉和東南亞咖喱都寫入了菜單。

以粵菜為底的各式中餐菜系,再融匯西餐、日韓料理、東南亞菜式等外來菜系,造就了梧州飲食體系的立體感和層次感,也令梧州市的餐飲產業迅猛發展。據梧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餐飲行業的營業總額達28.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餐飲行業的營業總額更是達到了23.82億元。

餐飲企業超兩千家

再好的飲食體系和菜式精品,都需要有餐飲企業來展現。

說起梧州市區的老字號酒樓食肆,每個年齡層次的梧州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份獨特記憶。六十歲以上的必然記得當年的大東、大南、江濱、粵西樓;五十歲左右的自然會感嘆江月樓、得月樓、水都樂和水上世界的興衰;四十歲的應該都有過去興群、銀河、龍門酒樓吃婚宴的經歷;三十歲的,自然要津津樂道自己去華利吃自助餐,去麗苑、華桂飲早茶的趣聞;至于二十歲的后生,如果對吃比較感興趣的話,或許還能趕上金山、白云、金牛、幸福酒家的尾聲。然而,對于十來歲的“靚仔”,已經很難和他們描繪北山飯店、河濱飯店當年的盛況了。

再往前推,1931年,全市有62家酒樓食肆,到1950年底全市的飲食店、茶樓增至116家。其后無論時世如何變幻,梧州的餐飲企業數量在廣西一直名列前茅。截至2015年初,全市規模以上(經營座位達到200個以上)餐飲企業就超2000家。

特色小吃品類繁多

如果說酒樓大菜是梧州飲食體系金字塔的頂端,各式小吃就是這座金字塔的基礎。

梧州的小吃,首先離不開粥粉面飯。

如粥,除了早已聲名在外的艇仔粥,生滾粥也是一絕。在寒冷的冬季,到街邊隨意找家大排檔,無論豬雜、黃鱔還是田雞,哪怕最普通的皮蛋瘦肉,加了胡椒粉熱熱地滾成一鍋粥,再來個大碟炒粉,必是宵夜絕配。

如粉,上湯河粉,粉質細滑,湯頭濃郁,配菜五花八門,腐竹、叉燒、排骨、滑肉、牛味等,各具風味。以牛腩為基礎,牛腸、牛腱、牛肚等為組合,已成了梧州本土粉面店配菜的標配。

如飯,那就離不開燒臘了。梧州的臘味制作已歷百年,隆冬時節把晶瑩剔透的臘肉臘腸切片鋪在煲仔飯面上蒸透,肉汁和肉香滲透整煲米飯,熱辣辣地吃下去真是爽快。目前,梧州的煲仔飯店和燒臘鋪到處都是。

此外,還有很多特色小吃藏在梧州的大街小巷之中。2013年梧州舉辦的第二屆“金牌特色小食”評比中,應征參賽的各式小吃就超過100種,入圍評比的達到了56種之多。糯米糍、龜苓膏、龍須糖、和味龍虱、冰泉豆漿、大頭咸湯圓、八仙粽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茶樓文化無處不在

無論大菜還是小吃,茶樓永遠是它們最好的載體。

晨起伸個懶腰,找一家茶樓酒家踱上去,選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務員必然上前沖一壺熱滾的茶水,然后自己再點幾樣精致的點心,梧州人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如果睡了懶覺,幾近中午的太子茶,必是首選;晚上有事要談,夜茶宵夜早已開張等著了。所以在梧州,不少茶樓酒肆,從早到晚都設有茶市,這也形成了梧州獨特的茶樓文化。

所謂飲食同源。在梧州,“飲”這個概念更多的是對茶的一種認識。一個識食的老茶客,上茶樓時,如果隔宿之食未消,必定先點一壺鐵觀音把胃口沖開;如果是餓意漸起,就要上一壺普洱茶把腸胃潤養透徹才進食。如果一上來就一壺隨隨便便的清茶,茶梗多過茶葉也無所謂,未喝兩口就直奔點心而去的,老茶客見了必嗤之以鼻,轉過頭來低罵一句“餓鬼投胎”。

罵過之后,老茶客必然端正架子細細品茶。二十年前,鐵觀音和普洱絕對是不二之選。最近十年來,梧州本地的六堡茶逐漸興起。在全市300多家茶葉企業中,六堡茶的產銷企業就有230多家,2014年全市六堡茶產量超過了1萬噸。對老茶客而言,夠陳夠淳的老六堡茶才提神養胃。因此無論什么牌子的六堡茶,都要先看看年份和湯色品相。遇到好的六堡茶,濃濃地品上一壺,末了再帶幾盒饋贈親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