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yǎng)生講究順應四季,
養(yǎng)生從古至今都是熱門話題,
這期我們來聊一聊,
夏天應該吃什么?
應如何輕松入夏呢~
1.科學“吃苦”
我國俗語中有“入夏吃苦,勝似進補”的說法,食物中的天然苦味,植物來源主要是生物堿、萜類、糖苷類等。
夏季高溫酷暑的天氣里,人體為了散熱,大量血液流入皮膚,胃腸供血不足,可能會導致胃腸道的蠕動性變弱,使得胃腸里的食物不能及時消化而發(fā)酵,酸氣往上跑,就會引起口苦、口臭、胃口不好。
生物堿可以刺激胃腸道的蠕動,緩解此類癥狀,所以,苦味食物有助于清熱祛暑、改善食欲。
常見的苦味蔬菜有萵苣、苦瓜、苦菜、油麥菜、苦菊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苦味食物對胃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進食過多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因此,在食用苦味食物時,要控制食用量,避免一次大量進食,特別是兒童和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
2.清淡為主,不可貪涼
入夏飲食宜以清淡,營養(yǎng)均衡為主,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清淡飲食可以減少身體的燥熱感、皮膚的油膩感及長痘等麻煩。
皮脂分泌、汗液殘留的增加,都可能會讓皮膚表面包括痤瘡桿菌在內的細菌過度繁殖,導致痤瘡、毛囊炎等皮膚問題。
炎炎夏日,適當喝一些淡綠豆湯、淡茶或者配料表干凈的飲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但不可食之過多,脾胃是喜溫惡涼的,飲食過于寒涼會刺激胃腸,引起胃腸不規(guī)則收縮,容易誘發(fā)腹痛,甚至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3.補充水分和其他微量元素
夏天出汗多,容易導致水分、礦物質和水溶性維生素等的流失,如鉀、鈣、鎂、鐵、多種B族維生素。
缺鉀會造成人體低血鉀現象,引起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也是引起中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膳食中注意多搭配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等。
每日飲水量盡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宜少量多次慢慢喝,少喝冰鎮(zhèn)水和含糖飲料。
4.飲食規(guī)律,適當午睡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每天吃早餐,切忌暴飲暴食,不能以冷飲和零食代替正餐。否則會增加腸胃負擔,使脾胃生理功能紊亂,導致胃部不適。
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可以養(yǎng)成睡午覺的習慣,30分鐘-1小時為宜,夜間11點之前盡量要入睡,每日保持7-8小時的睡眠,精力更加充沛。
5.注意飲食衛(wèi)生
夏季濕熱的環(huán)境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腸道性疾病而造成腹瀉。
因此食物一定要注意衛(wèi)生,最好做到:采用新鮮食材,現做現吃;生吃瓜果要洗凈;飯菜要進行充分的加熱,防止病從口入。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有侵權/違規(guī)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