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智齒,但我們在咀嚼食物的時候是用不上智齒的,如果能和智齒和平共處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那當然是最好。可是,顯示并非如此。小小的智齒,有時像一顆定時炸彈埋在我們的口腔,會引發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平時沒事的時候相安無事,但一旦痛起來真是要命。網友們經常問,智齒是不是一定要拔呢?不拔又有什么后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智齒?
智齒是什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黃志權教授表示,我們通常所說的智齒,就是我們的第八顆牙齒。我們上頜跟下頜,左右兩邊,一般是28顆到32顆牙齒。最后生長出來的智齒是一般在18歲左右生長。這時候往往是人的智力達到高峰的時候,所以俗稱智齒。我們專業名詞也叫阻生牙。大部分人會生長出智齒,但是隨著我們人類咀嚼功能的退化,有一部分人只有28顆牙或者30顆牙,智齒不生長,但絕大部分人還是會有智齒。
不拔智齒,可能有這幾個后果
后果一:智齒冠周炎
智齒往往形態不佳或位置不良,導致大部分的牙冠被牙齦覆蓋,在口腔內形成衛生死角——“盲袋”,看上去就像智齒外面套了一個厚袋子。牙肉中間形成了一個小洞,這小洞即是盲袋口。盲袋內經常有食物殘渣存留,食物殘渣發酵腐爛后,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并形成炎癥病灶。當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發作。
后果二:影響周邊牙齒
不良萌出的智齒,不僅會造成炎癥,還會影響周邊牙齒生長,這是非拔不可的。不拔會影響鄰齒,留下病根。如果智齒位置非常好,鄰牙的關系也很好,吃東西不塞牙,那就沒必要拔。但是絕大部分智齒都不是省事的主,這些智齒近中生長,頂住鄰牙牙根,導致鄰牙牙根的破壞,而且反復的腫脹發炎。
后果三:頜骨骨髓炎
智齒經常會會引起局部的腫脹,也就是在我們下頜咬肌區這個地方會腫脹發炎,還會使我們的咬肌間隙感染。張不大口是最常見的一個癥狀。此外還可能引起頜面部的多間隙感染,或者一些重度的感染。
總的來說,絕大部分智齒由于它位置萌出的不正常,可能都需要拔掉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如果它是位置非常好,與臨牙的關系也很好,也沒有崁塞,那這是不要拔。但是絕大部分智齒,由于它是近中生長,頂住前面第七顆牙的牙根,導致第七顆牙根的破壞。而且反復的腫脹發炎,那是需要拔。具體還要每一位患者,到專業的口腔科醫生那里進行一些X光片的檢查,或者臨床的檢查才能最后做出判斷。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