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來話養生

shiyingbao

8月7日迎來了立秋節氣,這是一年中的第13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立秋后一般要經過至少兩周的“秋老虎”天氣,但隨著冷空氣加強和暖濕空氣的減弱,總體趨勢是更加涼爽。俗話說“一層秋雨一層涼”,在立秋季節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立秋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進補的習慣,俗稱“貼秋膘”。 冰糖肘子、紅燒排骨、砂鍋牛腩……8月7日立秋當天,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滋補美食,多以味道厚重的肉食為主。

“秋季是最適宜進補的季節,我們都應該稍微貼一下秋膘。但‘貼秋膘’并非要大量進食肉食。”市中心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愛真告訴記者:“現在城市人肥胖比例增高,對于有些人來說,像‘三高’癥、肥胖或者是超重的這部分人群來說,“貼秋膘”的時候應該多注意進食一些蔬菜瓜果等清淡類的食物,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而對于體虛、消瘦類的人群來說,則應通過適量進食魚肉蛋奶等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就可以增加一些體重,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鴨肉、羊肉湯是非常適合的溫補食物。

另外,秋季飲食應“少辛多酸”。劉醫生告訴記者,人們在夏季由于苦夏或者進食過多冷飲,大多有脾胃功能失調的現象。她建議有這種癥狀的人群每天喝些蓮子百合粥,有健脾、補腎的作用。

俗話說立秋后還要再熱十八天。現在很多家庭和辦公室都經常開著空調,立秋后早晚氣溫偏低,人們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關節疼痛、傷風感冒、腹痛腹瀉等癥狀,患上“空調病”。市中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勇告訴記者:“晚上睡覺要控制空調的使用,最好不要一吹一夜。如果出現關節疼痛的癥狀,可以貼些膏藥。另外,經常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可以喝點姜湯。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專家們告訴記者,養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合理膳食外,現代人更要注意起居調養、心理調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立秋之后,應早睡早起,適度鍛煉,順應陽氣的收斂,使人體與自然界的變化相適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