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寒地凍莫忘科學養生

shiyingbao

天寒地凍莫忘科學養生知名中醫專家建議:抓緊時間溫補腎陽

資料圖片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大寒時節依然要防寒防風,注意保暖。

老人和小孩如何安全過冬

近日岳陽天氣寒冷,記者從岳陽城區各大醫院獲悉,寒冷天氣里不少老人和小孩因抵抗力下降,患上了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老人和小孩如何健康安全過冬?市一醫院急診科主任易峰提醒,冬季老人尤其需要警惕心梗和腦卒中的發作,并注意防止摔倒。

易峰表示,冬季,人體在寒冷天氣下會產生應激反應,血管收縮,血壓增高,易誘發心梗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老人在冬季應避免情緒激動,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并堅持適量的戶外運動。早上起床稍微慢一些,不要突然起身。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血管。對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來說,寒冷天氣里還需防范流感。家長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場所。在家中也應注意早晚通風,不能一直待在密閉房間內。

老年人在冬天尤其要注意防摔倒。“老人在冬天穿得厚,本來就行動不便,再加上最近陰雨天氣,路面濕滑,非常容易摔跤。”易峰建議,老人在這樣的天氣里外出買菜、晨練時,應注意穿上防滑鞋,行動不便的老人要有人陪護、攙扶。老人晨練應適可而止,推薦慢走散步即可。

大寒后重在溫補腎陽

岳陽知名中醫專家李玉良介紹,大寒一過,冬天就只剩下半個月了。這一年,身體養得好不好,開春就可見分曉,所以在剩下的10多天里需要抓緊時間進補和休息。

大寒過后,養生的重點在于溫補腎陽。李玉良建議,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多食用溫熱食物,以此抗寒氣、保陽氣。比如羊肉、牛肉等有滋補脾胃、溫腎補陽的功能,魚類中鯽魚、黃鱔有補肝養血溫陽益脾的功效。但是在大寒期間,一些燥熱的食物比如辛辣、燒烤類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擾動虛火。

此外,大寒后的進補與以往冬季進補略有不同。李玉良強調,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其次,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李玉良表示,如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是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

冬季養生從“不”開始

其實現在的人們已經不缺乏什么了,已經過剩了,好多病其實是吃出來的,所以,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

李玉良稱,冬季養生不妄補。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閉藏,不是外泄。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不妄吃。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

不妄喝。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不妄作勞。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本報記者 李弈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