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謝明勇。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記者李冬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養生大軍,成為保健食品市場上的一股新力量,帶動市場擴容。2023年8月,《保健食品新功能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非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等文件相繼發布。保健食品法規的破冰前行對保健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2024年1月5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3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明勇對此做出了解讀。謝明勇表示,“破冰”保健食品功能聲稱管理模式,為產業創新發展開辟新路徑,激發企業創新研發的內生動力,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文件發布引發輿論對保健功能聲稱的關注
中國經濟網輿情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月1日至12月13日共監測到“保健食品新功能”相關信息919條,其中紙媒報道47篇,新聞網站文章7篇,移動端文章840篇,微信公眾號文章25篇。
8月底,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新功能及產品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非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及配套文件,引發輿論對保健功能聲稱的關注。
從事件地域聲量排行可以看出,北京、廣東、湖北、上海、山東等地對于“保健食品新功能”的關注度較高。
保健食品行業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
謝明勇表示,《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非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將原來的27項保健功能調整為24項,24項保健功能聲稱不僅是基于保健食品行業20余年應用實踐的進一步完善,也體現出整個行業對24項功能的認可。《保健食品新功能技術評價實施細則(試行)》的初衷是鼓勵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社會力量開展功能創新和產品研發,進一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謝明勇建議,有關部門和科研院所從立項、預評審、評審等階段進行政策解讀,建立新功能研究指南和評審細則等相關配套體系,采取開放的管理方式,集思廣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相關工作,避免企業在申報過程中由于對審評方向把握不充分,造成推倒重來的申報窘境,努力推動保健食品新功能及其產品盡快落地見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