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日雨水|春暖未厚,乍暖還寒,養生要點來了

shiyingbao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今日18時44分

迎來雨水節氣

雨水起居養生

1、做好“春捂”以防病

在起居養生方面,重視“春捂”,可以很好地預防季節性疾病。

預防慢性病

高血壓、腎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切忌氣溫稍稍升高就急于脫下冬裝,以防氣溫的上下起伏導致血壓波動、病情反復。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對于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群,也應該適當保暖,預防因感受風寒而導致感冒、頭痛、呼吸道感染等。

預防過敏性疾病

春季是冷暖交替、鮮花盛開的時節,也是患有過敏性鼻炎、特異性皮炎等過敏體質人群最難過的季節,容易出現病情發作、復發和加重。

預防過敏性疾病,可以通過適當運動,來增強體質;也通過檢測盡可能查清過敏源,針對性防護,減少接觸過敏源,必要時可接受脫敏治療。

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早晚以溫水洗鼻、毛巾熱敷面部特別是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每天按摩鼻翼及鼻根部等有助于減少鼻炎發作和緩解鼻炎癥狀。

特異性皮炎或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的患者,雨水節氣要注意保持衣物的干爽、透氣,盡量穿著寬松、柔軟的棉質衣物。出現皮疹和皮膚瘙癢時,可以用溫熱的艾葉水清洗局部,有助于減輕癥狀。

飲食養生

1、飲食“甘淡”以養脾祛濕

雨水節氣,肝氣旺盛,易克脾土。飲食上要“省酸增甘,以養脾”,同時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以舒肝祛濕。

省酸增甘,以養脾

日常飲食中應當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量,以健運脾胃。

如紅棗、豆芽、豆苗、芡實、山藥、胡蘿卜、茼蒿、芹菜、絲瓜、柚子、甘蔗等,同時可適當選用一些具有辛香氣味的蔬菜、調料。

一方面通過與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另一方面通過辛香之味醒脾助運化、疏暢助升發,如韭菜、蔥、香菜、小茴香、陳皮等。

甘淡清香,以祛濕

對于濕氣重的人,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進食生冷、肥膩和過甜的食物。

同時可以適當進食一些能夠健脾和胃、溫中化濕的食材、調料等,如猴頭菇、蓮子、淮山、五指毛桃、生姜、小茴香、草果、桂皮、陳皮等。

春天還應注意舒肝。對于肝氣不舒,平時容易生氣、發火或常感郁悶的人,可以選用玫瑰花、合歡花、茉莉花等泡水當茶飲,以芳香理氣、舒緩肝郁。

2、多食粥以養脾胃

雨水節氣還應適當多喝粥以養脾胃。粥被古人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雨水”前后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

金橘山藥小米

功效:疏肝健脾。

配方:金橘20克,鮮山藥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將金橘洗凈,切片備用。

做法:山藥去皮,切片,與金橘片及淘洗干凈的小米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銀耳粥

功效:補脾養胃,益氣生津。

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摘凈洗好銀耳,淘洗干凈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 冰糖(或白糖)。

薏米姜茶

功效:祛濕排寒。

配方:薏米、麥子、小米、蜜棗、生姜

做法:薏米、麥子提前泡2個小時,所有材料一起入鍋,煮40分鐘就可以了。記得多加點水,不要煮成粥。

除以上三款粥以外,還可常食扁豆紅棗粥、山藥粥、栗子桂圓粥等。另外,雨水時大氣逐漸轉暖,早晚溫差較大,風邪漸增,風多物燥,人體易出現皮膚脫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現象,故此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水分。

運動養生

適當運動以健體

適當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但是雨水節氣運動養生應注意避寒防濕。

特別是老年人,晨練不宜過早,應該在氣溫較暖的白天,選擇避風、干爽的地方進行。

運動形式最好選用較溫和的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動作柔和的健身操為主,運動量因人而異,以微汗出為度,切勿盲目攀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