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一、2019年初,王大爺隨低價旅游團到秦皇島旅游,活動中有一免費健康講座。一個自稱是某保健品負責人的男子給大家推薦了一款“超級口服液”,說對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奇效。
二、在講座現場,大屏幕滾動播出該保健品公司“高大上”的宣傳視頻,同時還有幾位“權威專家”配合吹噓口服液的功效,并刻意提及公司近期將和一系列知名公司進行合作。
三、看到產品有如此多的光環,逐漸引起了王大爺的興趣。這時公司又安排了幾個之前喝過“超級口服液”的“病友”講述成功經歷,這便完全打消了王大爺的疑慮,當場購買了兩箱,花費13000元。
四、后經警方鑒定,所謂“超級口服液”只是普通飲料,騙子通過更換包裝和在講座上吹噓,搖身一變就成了欺騙老年人的“神藥”,售價幾十元的可以賣出數千,甚至上萬元的高價。
【揭秘騙子套路】
第一步:安排養生講座。騙子通過組織低價旅游、采摘郊游等方式安排老年人參加養生講座?,F場大屏幕播放公司宣傳片,強調公司規模大、實力強,展示生產車間等,為推銷產品做鋪墊。
第二步:話術洗腦,胡吹保健品效果。騙子利用話術給老年人洗腦,比如“這款產品擁有獨特秘方和專利技術,采用純天然中草藥植物配制而成,可治療痛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風濕等。3天見效,無效全額退款...”
第三步:“醫學專家”上場。”權威醫生”上場配合忽悠,免費體檢、診斷病情,借機講保健品的成分與效果,銷售產品時再給點優惠,直接誘騙老年人高額購買。
【律師反詐提示】一、理性認識保健品是食物不是藥
記住保健品只是一種食品,它不是藥,不能靠保健品來治病!如果需要治療疾病的話,還是要到醫院買正規的藥品。保健品只是為了補充營養、調節機能使用。
【區別】藥品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查,并通過藥理、病理、病毒等一系列嚴格檢查及大量臨床驗證,經有關部門鑒定批準后才可投入市場。而保健品只是食品,無需醫院臨床實驗就投入市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條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內容應當真實,與注冊或者備案的內容相一致,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應當與標簽、說明書相一致。
二、如何識別真假保健食品
(一)看“藍帽子”+“專門批準文號”
正規的保健品包裝上應有“藍帽子”標識,只有通過國家審核批準的保健食品,才能獲得該標識。
標識的下方的批準文號。藍帽子標志是批準文號有以下幾種:2003年以前的保健食品為“衛(進)食健字【年號】第XXX號”,自2004年成立食品藥品管理監督局之后,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為“國食健字G/J+年號+4位順序號”“國食健注G/J+年號+4位順序號”,G代表國產,J代表進口。
(二)外包裝和說明書
保健食品包裝標識必須注明以下項目:(1)保健食品名稱;(2)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3)配料;(4)功效成分;(5)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6)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7)食用方法;(8)日期標示(生產日期及保質期);(9)儲藏方法;(10)執行標準;(11)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12)生產許可證號。
(三)不信“高大上”廣告
不少保健品會刻意將自己包裝得“高大上”,比如使用“最新專利”等,這些絕對化的字眼是禁止使用的,說明該保健品肯定不正規。別看到是明星打廣告就買,那都是噱頭。一旦碰到說“治療XX病”馬上轉頭,法律明令禁止保健品說有治療功能,不靠譜!
(四)選擇正規渠道購買
通過正規的商場、保健食品專賣店、藥店等渠道購買保健食品,以會議營銷、電話訂購、網絡直銷等方式銷售的產品謹慎購買。購買保健品時應索要購貨憑據或票據并妥善保存,以備發生消費糾紛時有證據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