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生 | 秋季養生:什么不該吃?

shiyingbao

秋天既是收獲的季節,也是養生的黃金季節。在享受秋季美食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忌口,并預防季節病如秋燥對健康產生危害。以下四大飲食原則,可供您在備餐用餐時參考,避開錯誤飲食,以確保您和家人在秋季的健康。

一、 少涼多熱

冷食和寒性食物是尤其要避免的。綠豆、螃蟹這種耳熟能詳的寒性食物,多食對人體無益;冷食則是入口溫度過低的食物,包括冷飲、未加熱的剩飯等。過度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影響消化。特別是消化功能不健全的老人和孩子,更應當注意。

二、少辛多酸

人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下,酸性食物潤肺收斂,更適合干燥的秋季。反之,辣椒、花椒、生姜、八角等辛辣調味品要少吃,以免引起便秘、長痘等問題。同時,油膩的燒烤、炸薯條等重油重鹽食品不利于腸道吸收,容易上火,因此也要減少攝入。可以多吃酸性食物,如橘子、山楂、葡萄等,來達到保護肝肺的效果,調養身體酸堿平衡。

三、 少瓜多果

孔子云“不時不食”,這是告誡我們要吃應季食品,“秋瓜壞肚”的諺語也是佐證。立秋之后不宜再吃西瓜、香瓜等過季高糖瓜果,可以以應季水果如石榴、枇杷、蘋果等代替補充維生素,并防止發熱腹瀉等疾病發生。

四、 少膩多淡

少吃燒烤、煎炸類食物。尤其是消化不良的兒童,應當減少肉類的攝入,肉類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可以適量服用茯苓、蓮子、山藥等敗火補氣的食物,滋陰潤燥,養肺生津。此外,在秋燥時期容易出現皮膚干燥、口干舌燥,因此,補充水分尤為重要。

金秋十月,天干物燥。我們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適當調整飲食結構,保持營養攝入,合理安排飲食和協調生活習慣。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