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西柚,一位熱愛生活喜歡折騰自己的英語老師!
最近,一則''42歲女人20天斷崖式衰老''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有人說她是為了博眼球,也有人替她感到痛惜。可不管現實如何,這種關乎健康的話題必須引起重視。
雖然我現在才27歲,出門隨時帶保溫杯,睡前泡腳,有空的時候還會練練瑜伽,妥妥的養生一族。但每每看到這樣的字眼也不禁心中一顫,朋友總笑我過分焦慮,而我只想說健康無小事,養生造福你我他。
那么,什么是養生?
養生是指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預防疾病、延緩衰老、提高身體抵抗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保健方法。
用一句話來總結,養生的盡頭就是:少吃多睡少操心。
?
少吃
養生,從少吃開始。
少吃,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少吃,而是指少吃多餐。千萬不要為了減肥而去節食。
而且 ‘怎么吃’ 比 ‘吃什么’ 更重要。
每餐應該是按照40%的谷類,40%水果蔬菜和20%含有蛋白質的食物。早餐要多吃,晚餐要吃的早,吃的少。每餐只吃七八分飽即可,且兩餐的間距不要超過四小時,這樣才不會消耗我們的能量。所以,兩頓正餐之間,應該吃一些點心,補充一下能量。
吃的時候也應該是細嚼慢咽,可以讓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幫助消化。
此外,食物,飲料不要太燙或太涼。因為我們的身體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才能把吃下去的冰食物溫暖至正常體溫,長此以往,整體的免疫力自然會下降,影響健康。
均衡的飲食配比加上合理的飲食方法對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
多睡
養生,要學會多睡。
睡眠是每人每天必須要有的。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復。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缺乏睡眠的人,則容易沒精神,對什么事都提不上勁,還容易透支身體。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就放肆熬夜。往往這種付出的代價最為慘重。
前幾天還看到一個新聞:一個24歲女子因連續三天熬夜加班,結果猝死。她還有兩個小孩,家里人都悲痛欲絕。
我的前同事也是因為每天熬夜,每天玩游戲,刷視頻到凌晨三四點才睡,三餐也不規律,結果上班沒精神,晚上也睡不著。最后因嚴重透支,住進了醫院。
所以,一定要早點睡,以保證充足的睡眠。但睡眠雖好,可別貪戀。
如果我們平時生活都比較規律,但一到節假日就開始貪睡,就有可能擾亂體內生物鐘,體內激素異常,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還有可能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建議每天11:00前入睡,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注意睡眠時間的均衡,保持 良好的睡眠習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精力和效率,還能有效的預防一些慢性病的發生。
?
少操心
養生,還要懂得少操心。
少操心并不是說對什么事都不關心,而是指要學會進行課題分離。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寫到:天底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千萬不要把這三件事弄混淆了,也不要一天到晚介入別人的領域。
就像文章中的主角若菱一樣,一開始不明白課題分離的重要性。在看到丈夫每天不吃早餐,有時還錯過午餐,晚上又大吃大喝,經常喝酒熬夜應酬。她非常擔心,忍不住像丈夫傳授自己的養生之道。可丈夫根本不領情,還非常的不理解。她自己也很苦惱和委屈。
后來,經過文中“老人”的引導后,若菱明白了課題分離的重要性。對于丈夫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她也沒有再進行過多的干涉。而是每天只專注于自己的生活與養生,丈夫看到了她的改變,反而變得好奇,竟主動邀請若菱分享她的養生之道,然后嘗試著和若菱一起改變。
這樣的結果可謂是皆大歡喜。
所以 ,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要妄圖改變任何人;不要去窺探別人的生活,也不要去揣測別人的想法,更不要陷在過去憂慮未來。
放下心中的執念,對人大度點,遇事糊涂點,生活簡單點,既是人生的處世哲學,也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以上共勉。
作者簡介: 西柚,95年南方女孩,專注自媒體寫作干貨+女生成長+英語學習,希望靠寫作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