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節氣不同飲食文化也有分別。夏至吃什么?夏至養生要注意什么?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代表著夏天已經過了一半,在此期間,應注意保持積極心態,盡量少發火,同時飲食宜清淡。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夏至吃什么?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在西北地區如陜西,夏至是吃粽子的好日子。南方人搟面做成薄餅,烤熟后在餅內夾上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和親友一起分享。
在農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
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咸鴨蛋。
夏至這天到娘舅家吃飯,舅家一定會拿出莧菜和葫蘆做成的菜肴,“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也有到外婆家吃腌臘肉的,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此時又是瓜季,人們坐在瓜棚下乘涼,品賞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熱消暑食品,是夏至季節的重要佳品。
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鯽魚黑豆湯、藥理排骨湯,蔥花豆腐湯,冬瓜扁豆瘦肉湯等,煮紅、綠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涼粉、蓮子羹、豆腐花、番薯湯等,飲銀耳木瓜糖水、涼豆漿、甘蔗水、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另外,夏季蚊蟲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腸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大蒜有“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避邪惡,消腫痛,化瘕積肉食”之效。
夏至吃什么?查查夏至食譜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要清淡不要油膩,要多吃五谷雜糧,不可吃熱性的食物,但冷飲、西瓜也要適可而止,多吃會損傷脾胃。
1、荷葉茯苓粥
原料: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π难芗膊 ⑸窠浰ト跽咭嘤携熜В?。
2、涼拌萵筍
原料: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將蔥切成蔥花撒在萵筍上,鍋燒熱放入香油,待油熱時澆在蔥花上,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利五臟,通經脈。
3、奶油冬瓜球
原料:冬瓜500克,煉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鹽、鮮湯、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削成見圓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卻。將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內,加鹽、味精、鮮湯上籠用武火蒸30分鐘取出。把冬瓜球復入盆中,湯倒入鍋中加煉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鍋內,淋上香油攪拌均勻,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鍋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生津除煩,補虛損,益脾胃。
4、兔肉健脾湯
原料: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
做法:兔肉洗凈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
功效:健脾益氣。
夏至養生要注意什么?
夏至養生重要的是把握好心情,不能生悶氣,凡事要抒發出來才好。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
另外,夏至要心靜才能自然涼,嵇康《養生論》“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夏至宜晚睡早起。工作和鍛煉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并打傘、涂抹防曬霜以避烈日、護肌膚。夏季中午應少少休息一會,一為躲避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夏至來臨,天氣炎熱,但也不可碰涼水澡,每日應以溫水洗澡。
另外,雖然夏日炎熱,人體還是易受風寒濕邪侵襲,若室內開空調,不可溫度過低,最好不要徹夜開著電風扇或者空調,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的飲食調養,應多吃苦味、咸味,和清涼的食物。有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之說,根據五行(夏為火)、五成(夏為長)、五臟(屬心)、五味(宜苦)的相互關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氣而制肺氣。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
從醫學角度看,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所說:“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
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因其外熱內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夏至人們多愛吃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時逢夏至,地表隨著氣溫升高,水份不斷蒸發而形成濕熱的黃梅天。
進入黃梅天以后,氣候潮濕悶熱,防霉防蟲尤為重要,此時人體的免疫力有所降低,防感冒、防風濕就成為首要任務。到了夏至,平時應該經常開窗通風,不要長時間唔在空調間里面,適當做些戶外運動,并保證有充分的睡眠時間,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多吃水果,吃飯不要吃太飽
天氣炎熱,人體胃腸容易受到酷熱的刺激,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相對減弱,食欲欠佳。因此在飲食方面要吃一些苦味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的。比如苦瓜、生菜、芹菜、絲瓜等。每天吃一些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欲。但是要適量,一次不要吃太多,否則傷胃。這里小編推薦生菜蘸醬,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爽口菜,喝啤酒時尤其適宜。
主食方面腸胃不好的不要吃太多米飯、油餅等,不利于消化。
除了吃,還有喝。夏天多喝些解暑解毒的綠豆湯再好不過了,很多人喜歡喝冰鎮的,但和其它冷飲一樣,吃多了很傷腸胃的,如果真想喝涼一些的,小編建議從冰箱里拿出后放置一段時間再喝。此外,最好再適當的喝些綠茶、苦丁茶等,對出汗多的人很有好處。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夏至到了,最好調整一下生物鐘,晚睡早起,對身體的正常新陳代謝比較好。尤為重要的是,保證每天午睡半小時左右,能保證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氧耗量大,不宜進行過于劇烈的運動。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宜,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活動。
此外,盡量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活動。
在進行運動時,過程中要適當的補充淡鹽水,這比普通的水強多了。尤其是運動結束后多飲淡鹽開水、綠豆湯,一定要喝幾口停一會,一次不要喝太多,尤其不能大量喝冷飲,以免胃腸道痙攣,甚至引起胃疼。
立夏之后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夏季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小米、玉米、山楂、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少吃過咸的食物,如咸魚、咸菜等。另外,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