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拔智齒需要注意什么?拔完牙后痛個沒完是怎么回事?

shiyingbao

很多人都害怕拔牙,尤其是拔智齒。想到拔牙的時候要用到各種鉗子、鑿什么的就不寒而栗。其實一般來說,如果智齒不是長得特別刁鉆,在麻醉的作用下,拔牙還是沒那么可怕的,也不需要太久的時間。還有的聽說拔牙后如果處理不好有可能會有并發癥,其實很多人拔牙之后恢復起來還是很快的,只是個別的由于拔牙創傷大等各種因素,會出現感染,比如干槽癥。

那么干槽癥是什么呢?干槽癥是在牙拔除后由口腔細菌引起的骨創感染,主要發生在下頜阻生智齒即牙槽骨最里面的第三顆磨牙,一般在拔牙后3-4天,患者會感覺局部有持續性劇烈疼痛,并且牽涉到耳顳部痛,吃一般的鎮痛藥物是無法止痛的。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局部牙槽窩內凝血塊是暗灰色的,壞死組織逐漸脫落,牙槽骨會慢慢暴露出來。如果慢慢加重,拔牙創口周圍會有牙齦紅腫,牙槽骨壁表面骨質壞死,有灰白色假膜覆蓋,甚至還會聞到腐敗性惡臭。更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壓迫時疼痛、張不開嘴等。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程可持續半個月或更長。

圖一:拔牙創口

據統計,下頜阻生智齒干槽癥發生率為4%-10%。那么干槽癥和什么因素有關呢?要如何去盡可能地避免呢?

干槽癥的病因復雜,主要有感染學說、創傷學說、解剖因素學說以及纖維蛋白溶解學說。此外有研究表明,干槽癥的發病率與年齡、性別、解剖因素也有密切相關。目前多認為創傷和感染及術后拔牙窩大小是其主要病因。

引起感染的不是特殊病原菌,而是由口腔內常見的多種細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包括厭氧菌和需氧菌。在生理條件下,健康人有正常的防御保護機制,口腔微生物之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一般不會生病。但當口腔內有創傷較大,病原體易進入拔牙創口,繼發感染,引起干槽癥。

因此,為了預防干槽癥的發生,術前要充分溝通,避開炎癥期拔牙,要注意清潔口腔衛生;在拔牙過程中應做好消毒,減少創傷,避免大量唾液等污染物。拔牙后的護理問題在干槽癥的發生中也不能忽略,在臨床中往往能與其他病因共同作用,加大干槽癥的發病率和增加干槽癥的嚴重程度。所以患者術后要注意口腔衛生,做好護理,要保護血凝塊,避免吸吮,戒煙,24小時內不能漱口,注意休息。如果過早進食、漱口、刷牙,那么會使血凝塊脫落,這時牙槽窩就會空虛,使牙槽骨壁直接暴露于細菌繁多的口腔中,慢性炎癥侵入骨面,引起頜骨感染。

如果真的護理不到位,得了干槽癥,那么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術后第3-4天仍有劇痛,或7-10天后仍有不適、疼痛,口服消炎藥物療效不滿意,就要立即復診,尋求醫生的幫助。

相關文章:

智齒不拔有哪些危害?到底拔與不拔?看醫生怎么說!

智齒拔除原來還有最佳年齡段?拔智齒需要注意這6點!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