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養生應溫補
冬天天氣冷,人體生理活動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冬日進補是我國幾千年來用以防病強身的傳統。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體內,滋養五臟。
在冬季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吃些御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見的御寒食物有:狗肉、羊肉、牛肉等。吃這些肉可使陽虛之體代謝加快,內分泌功能增強,從而達到御寒作用。同時研究人員發現,人怕冷與機體缺乏無機鹽有關。藕、胡蘿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豐富的無機鹽,這類食物不妨與其他食品搭配食用。海帶、紫菜、海鹽、發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御寒。
起居養生重防“寒”
早睡晚起,上班族別熬夜。入冬以后,“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說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含量也逐漸升高,此時起床,則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盡量做到“早睡”,不熬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