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至節氣吃什么食物

shiyingbao

1.涼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同時,夏至是新麥時節,剛收割的麥子新磨成小麥粉做成面食,所以夏至吃面也有著食“新麥”的說法。

夏至吃什么面,南北各有特色,南方的陽春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面、冷面等。北方的打鹵面和炸醬面。夏至雖然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卻是炎夏的開—始,所以夏至吃面也叫“入伏面”。夏至這一天,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寒涼而傷腸胃,涼面最是可口,也是暑熱難擋時候的最佳救贖。

2.吃餛飩

“夏至餛飩免疰夏”“餛飩一吃,不長痱子”。夏至江南地區還講究吃餛飩,取的是“混沌和合”之意。

江南的餛飩有大小之分,大的像銀元寶,白胖又敦實,個大餡多;小餛飩皮薄湯鮮,內餡很簡單,一點豬肉即可。炎熱的夏天,上海除了有冷面,有冷餛飩,煮好的菜肉餛飩吹涼,澆上濃厚的花生醬,再來點香醋提味。

夏至有些地方還會吃“夏至餅”,搟面做成薄餅,夾以青菜、豆腐及臘肉等食用;陜西、甘肅等地還會吃粽子;一些地區還有夏至吃蛋的習俗。

3.喝涼湯

夏至前后,氣溫升高,易悶熱出汗。夏至也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夏日在北方,一碗酸梅湯,配以烏梅、山楂、甘草、陳皮、洛神花等,就可以起到解渴消暑作用,還能為身體補充必要的水分和糖分。

南方一杯冬瓜茶,一碗綠豆湯、銀耳湯等糖水,就可清涼降暑。冬瓜茶可以冬瓜加紅糖熬制,也可冬瓜與生姜熬制。“冬至蘿卜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生姜防暑驅寒,夏至養生,生姜也不可少。

4.吃夏果

夏至后,楊梅、荔枝、西瓜、桃李等都是好的選擇。

廣東有句俗語:“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荔枝有健脾生津、理氣止痛之功效,在容易口干舌燥的夏季,荔枝為水果中的養生佳品。荔枝非常美味,但是保鮮一直是個難題,且不能多吃哦。

夏至享楊梅。“夏至楊梅紅,小暑楊梅要出蟲”,就是說,楊梅的采摘時間就只有一個節氣——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楊梅好吃,除了鮮吃之外,楊梅還可以泡酒、腌制、做醬、煮湯、做冰棍等等。江南人喜歡以白酒浸泡楊梅釀酒,喝后令人胃口大開,還能防中暑。

5.嘗鮮菜

“苦夏食苦夏不苦”,夏至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欲等作用。還有一些苦味食物如蓮子、芥藍、蕎麥等對身體大有裨益。

夏日多吃綠葉菜,夏至節氣飲食要以清泄暑熱為主,所以綠葉菜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如空心菜:補鉀、補鈣小能手,莧菜葉酸“冠軍”;卷心菜天然養胃菜、健骨高手。

“夏吃豆,勝吃肉”,毛豆補鉀能手。新大量上市的扁豆被稱為“豆中之王”,味甘平而不甜,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它還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多種維生素及食物纖維等營養物質。

6.吃吃鴨

“防苦夏,吃吃鴨”,鴨肉也很適合夏至節氣,,《本草綱目》記載:鴨肉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又能清虛勞之熱,對人體大有裨益。而且鴨子屬于水禽,性味偏涼,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生熱等人群食用。鴨肉不論是炒食,還是燉食都是鮮香可口。

7.夏吃魚

夏天是吃魚的“黃金季節”,夏天的魚肉臨近產卵期,體內積蓄了較多的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而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周吃魚280-525克,魚的吃法也很多,清蒸也很爽口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