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回家過年了,很多人都在忙著采購年禮,畢竟串門走動不能空著手。
可是,到底買什么東西合適呢?特別是給老人,買吃的,吃不動;買喝的,喝不完;買保健品、營養品……
停!您快打住這個想法吧。
倒不是說營養品和保健品完全沒有用,而是因為送它們作為禮物難度比較大。
保健品不適用于所有人
保健食品各國都有,它有社會需求所以有存在意義。
不過,麻煩就在于它們并不是適合每個人的,不敢隨便送。
的確,我國一直有藥食同源的說法,這是因為,有些食物兼具美味與營養素雙重屬性,吃對了食物能夠幫助疾病的康復。
但是,與藥物不同,食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畢竟較少,對疾病也只有輔助作用,所以不能期待用它來短期治療疾病。
而保健品的性質居于食品和藥品之間。
它們一般不講求美味,也不完全考慮營養素含量,但它比普通食品的生理調節作用大,和藥品相比又達不到治療的程度。
所以,它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只針對需要這種調節作用的人。
比如:A、B先生患了同一種病。
但A先生在治療時需要往左邊調一下,吃了某個保健品,正好調對了,當然效果很好;
而B先生剛好需要往右調,他跟風吃了這個保健品,結果調錯了方向,反而成了“毒”。
營養品也不能亂用
如我們日常非常推崇的維生素C片、葉酸片、鈣片等營養補充劑也并非是人人適用。
畢竟,這些營養補充品都是食物中的正常成分,額外補充這些營養素到底有沒有好處,還要看吃的人是不是真的缺乏這種營養素。
如果正好原來有缺乏,那么補充營養素會十分有效;吃得過量或不得法,也會帶來副作用。
比如說,原來因為維生素C缺乏而牙齦腫脹,因為維生素B2缺乏嘴角疼痛,因為維生素A缺乏眼睛發干……那么在補充相應的營養素之后,效果會立竿見影。
但是,果沒有缺鐵性貧血問題,那么補充含鐵元素的保健品意義不大。
而且,體內過多的鐵并不利于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癥的預防。
所以,如果想給親友家人買些保健品或者營養素增補產品,那么就一定要深入了解親友的身體狀況。
除了要考慮到他們的疾病狀況、生理特點,還要考慮到他們的日常飲食,甚至還要考慮到他們正在服用什么藥物,是否會有不良反應。
總之,這事兒太有技術含量了,如果您不打算認真研究一番,那是真的不推薦。
否則,萬一真吃壞了,還是給自己添麻煩~
小貼士
如果您必須要買保健品,不買不行的那種。
推薦——鈣片。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在 2017 年研究發現,中國人每天攝入鈣量為 338 毫克,遠低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 800 毫克。
所以,中國人普遍缺鈣。
鈣劑可以簡單分兩類:無機鈣和有機鈣。
無機鈣價格相對便宜,美中不足的是它對胃腸道有刺激性,適合絕大部分腸胃功能良好的人群。
有機鈣不容易引起脹氣和消化不良,比較適合胃腸功能差的人,只是價格比較貴,買來當做禮品也拿得出手。
您在購買時,配料表標注碳酸鈣的產品就是無機鈣,至于有機鈣就需要您咨詢銷售員了。
此外,有些鈣劑會在宣傳上說自己含有鉀、鎂等其他營養元素,不要被迷惑!記住,只有添加了維生素 D的鈣劑,才是真的好鈣。
看見這8種保健品,千萬跑遠點
很多人買保健品是報著“沒病強身”的想法去購買一些號稱是“誰都能吃”的產品。
特別是下面這些,雖然沒有明確的調節性,但是,您也千萬別上當。
1.酵素
所謂的酵素,其實是很多種酶的總稱,這些酶多數都是蛋白質,可能還沒能抵達胃部,基本上都被分解掉了,也就發揮不了什么作用。
2.大麥若葉
大麥若葉青汁其實就是把草混成漿,磨成粉后泡水做成的,還真不如多吃點兒新鮮蔬菜呢。
3.白藜蘆醇
早在 2010 年,在針對白藜蘆醇的實驗里就出現了多個腎衰竭現象。而國內也并沒有合格的白藜蘆醇產品在售,所以,建議您還是不花這個錢為妙。
4.葡萄籽
很多人吃葡萄籽的原因是相信葡萄籽可以抗衰老、抗氧化。
其實,這些效果通過多吃點蔬菜水果,遠離吸煙、紫外線傷害和空氣污染,就已經能夠實現了。
5.松花粉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在 2004 年公告把松花粉等多種花粉作為普通食品管理,也就是說它根本沒有保健功效。
6.大豆異黃酮類
大豆異黃酮是一種常見的女性保健品,它雖然有類似于人雌激素的作用,活性卻低了很多。
它在人體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直接服用這一類保健品,效果并不確切,也許它的效果還不如多吃大豆。
7.羊胎素膠囊
最早,羊胎素是注射用的。但在 2015 年 4 月,瑞士醫藥監管部門在瑞士全面叫停了羊胎素注射療法,所以,您真的敢吃嗎?
8.魚油
很多人宣稱魚油有調節血脂、降壓、保護心腦血管、增強免疫、保護肝功能等功效。但在心內科醫生眼里,吃魚油,不如吃魚。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