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養生大師離世,享年51歲,醫生:這5種養生方法太傷身,不要也罷

shiyingbao

相信很多養生的狂熱“粉”都有聽過林海峰這個人的名號。

想當年,林海峰以“養生大師”的稱號,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在各大電視節目中瘋狂傳播自己“獨道”的斷食、自然療法等養生理念,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

但他突然過世的消息一經報道,大家才終于幡然醒悟,這位“養生大師”的諸多養生方法,反而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隨著社會的富足,豐衣足食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人們,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就讓大多數人養成了飲食不規律、不健康等諸多不良習慣。所以當年養生一詞一經面世,就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頂級信仰。而林海峰也恰恰是抓住了這個風口。

林海峰早年在社會上也很迷茫,反反復復的換了很多份工作,總是抑郁不得志。而直到他發現,像是保健品這類跟養生有關的商品正是當下社會急需的。所以至此之后,林海峰開始研究養生的知識,立志將自己打造成一位“養生大師”。

憑借其精明的頭腦和保健品相關的客戶儲備,林海峰果然如其所愿,成為了人人稱道的“養生大師”。建議人們不吃米、面,并且建議人們用果汁和營養素代替水和奶。這些現在聽起來都有些荒謬的言論,在當時確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深信不疑。

直到林海峰因食物中毒從此離開了人世。這一震驚“養生圈”的消息出來之后,很多養生追隨者,或者是林海峰個人的崇拜者終于如夢初醒,自己信仰的養生大師竟然食物中毒而傷,這是多大的諷刺。要知道,林海峰離去那年,也只不過才51歲而已。

所以當“養生大師”自己的一生都以一場離譜的結局收場時,我相信大家對養生這個話題都開始產生了困惑。到底怎樣的養生才是科學養生?網上被吹捧的養生排毒產品到底是真是假?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先來回答一個大家普遍比較關心的斷食問題,因為現在很多社交平臺上,依然有對斷食療法的支持,那么斷食真的有大家說的那么神奇嗎?

斷食真可以有助于自身排毒嗎?

其實早已有臨床營養專家對“斷食能養生”這一話題辟謠了。

特別是對于一些飲食失調或者營養攝入不足的人來說,斷食這一方法是相當危險的,很容易因為營養不良等情況引發身體免疫系統受損,從而導致各種并發癥的出現。

實際上,人體的內部結構是十分精妙的,我們身體中的腸道和肝臟是每時每刻都在幫助排出和分解有害物質。

腸道免疫組織產生的抗體會將自己附著在進入我們身上的細菌、病毒上面,使它們失去活性,從而防止其產生毒素被我們自身吸收。

而后,腸道解毒系統“過濾”后的毒素被輸送到肝臟,肝臟的酶則開始了“工作”,肝臟可以與有害物質發生轉化,抵御毒素傷害,或者使其分解,從而降低其毒性。然后,通過我們的尿液和糞便從體內排出,這就是我們說的肝臟的解毒作用。

而不論是腸道產生的抗體還是肝臟的酶的生成,都依賴于我們的身體里充足的營養。

一些人采用了斷食的方法,則是讓我們身體中保護我們的“免疫因子”、“解毒酶”不能得以健康“出生”,從而也自然不能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弱下來了,人的身體自然變得“脆弱”了。所以斷食不僅不會養生,反而是危害我們身體健康的巨大隱患。

因此,長期斷食從各個角度來看,都是對自身的健康沒有益處的行為。

當然,有的人因為推不掉的應酬,一周來頓頓大吃大喝,飲食過盛。那么一周下來斷食一兩次,稍微吃少點,吃清淡點,清清腸胃,也許是可行的方法。

但是長期斷食,或者將斷食奉為養生方法的人,他的身體是一定會走向營養缺乏、免疫力下降等危險困境的。而除了大家常聽到的斷食養生法,還有著很多的養生“陷阱”也一直都在網上流傳著,很多人也分辨不清。下面,我來說幾點養生誤區,看看你有沒有被這些誤區“欺騙”過。

養生誤區有哪些?快看看自己有沒有深陷其中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巨變,現在社會,在網上搜索“養生”之后,即會彈出數萬種跟養生有關的詞條,而其中養生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常出現的養生誤區。

1、過午不食

過午不食這一個說法,最早是出自于漂亮人群之中,而很多斷食追隨者,聽到其言論也認為和自身理念有不謀而合之處,所以漸漸的就流出過午不食這一養生說法。

但其實,過午不食則是折磨胃的元兇,也同樣是胃病的“導火索”。人體在中午之后,不攝入任何營養,會讓胃腸一直處在空腹摩擦的狀態。

人類最佳的飲食方式是一日三餐,所以到了晚上該吃飯的時候,胃酸會照常分泌,而過午不食導致腸胃內沒有可消化的食物,則會導致胃酸和膽汁持續性分泌,嚴重的話甚至會腐蝕胃粘膜,增加胃潰瘍的風險、膽結石的風險。

而且經過一整天的運動之后,消耗了體內的大部分能量,血糖濃度本來就低。過午不食就會導致身體內一直沒有“等”來糖分等營養補充,所以就會導致人體出現低血糖、頭暈、心慌和出汗等癥狀,甚至會引發到大腦缺氧,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質量下降等問題。

2、喝水越多越好

“一天八杯水”這個說法應該大多數人都有聽說過吧。

但網上很多理論表達的是,多喝一口水就多排一份毒,所以就會導致有的朋友為了排毒,瘋狂的喝水,但這樣真的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為如果在短時間內突然飲用了大量的水,會讓腎臟超負荷工作,很容易發生低鈉血癥。從而導致乏力頭暈、食欲下降和血壓升高等癥狀,甚至出現水腫、氣短心慌等癥狀。

所以,多喝水可以,但是要適量,每天喝水2500ml就可以了。

3、油鹽不進,健康長壽

確實有研究表明,過多使用食鹽會增加患有高血壓的風險;食用油吃得過量,容易加速動脈硬化、血栓的形成,所以就開始有一部分人,對于鹽和油開啟了“避而遠之”的模式,吃菜索性不放油也不放鹽了。但是這樣的做法也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首先,過度限鹽,會造成鈉攝入不足,老一輩人都知道,吃鹽少了,人沒力氣。

而且缺鈉還可能使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導致水分進入細胞內,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說,滲透壓影響到了大腦,出現了腦水腫,輕者出現意識障礙,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率加速、惡心嘔吐等問題。

其次,完全不攝入食用油,不僅會導致一些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的缺乏,也容易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必需脂肪酸有平穩血壓、血糖等作用,但它不能通過自身合成,只能從外界獲取。

所以,日常飲食,鹽、油都要正常攝入,我們不過度攝入,但也不要“一棒子傷害”,這才是正確的飲食觀念。

4、水果補“萬物”

水果本身確實富含豐富的營養元素,比如說膳食纖維、果糖、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等,但是很多人對于水果的效果有些過度夸大,甚至有一部分人會將一整天的進食全部換成水果。

但其實,成年人每天食用水果的量應該控制在200-350g左右。

首先是因為水果中大多含有大量的糖分,如果每天都食用水果不節制,則會導致人體內糖分過高,會給糖尿病患者控糖,帶來一定的不便。

其次,水果中的有機酸、活性蛋白酶等物質,會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所以有些人說吃多了,容易“受涼”,拉肚子。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會有些迷惑了,怎么我在網上看到的這些養生小秘訣,全部都是“陷阱”啊?那要是真的想要調理身體,滋養身體,該怎么做呢?下面就給大家科普幾個科學的養生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正確、理智的面對“養生”這件事。

科學養生方法有哪些?

首先,在零食、半熟品遍地開花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注意我們所采購的食物的添加劑成分,如果你對于添加劑這些不是很了解,那就盡量去選擇天然食品和加工量較少的食品,也就是說首選成分列表較短的食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食物我們也首選有機的為佳。

其次,在自己做菜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水煮、清蒸、涼拌、烤、燒等方式烹調,盡可能的減少油炸、油煎、勾芡、糖醋等烹調方式。比如以清蒸蝦代替油燜大蝦,白斬雞取代炸雞,以此來減輕身體負擔。

當然,還有家里老人經常會犯的一個問題就是,一頓吃不完舍不得扔,剩菜再三加熱。其實這樣的做法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一是反復熱菜會造成營養成分減少,也會越熱越咸,增加身體負擔;第二個就是,如果保存不當,飯菜發霉了,產生了霉菌,還可能會有致病的風險。

最后一點,就是均衡飲食,適度鍛煉,堅持規律的作息,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強人體免疫力,也能帶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態。

以上這些,才是真正的科學養生。最后,希望大家對養生保持一個溫和的態度。不極致、盲目追隨,但是也要做到常養護、調理好自己的身體。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