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輕人喝飲料,就像神農嘗百草

shiyingbao

味道內卷的同時,很多消費者開始拿起飲料瓶,關注附加價值。

全文2307字,閱讀約需5分鐘

撰文/楊一凡 校對 柳寶慶

對當代年輕人來說,飲料幾乎不離開手存在。

從清早第一杯“續命”的咖啡,到中午佐餐的涼茶、果汁、各種“快樂水”。

雖然年輕人離“經濟自由”尚有距離,但“飲料自由”已經觸手可及。

走進便利店,將目光轉向冷柜,你總能發現幾瓶從未嘗試過的飲料新品。

琳瑯滿目這個詞,在挑選飲料時,顯得尤其適用。

▲圖/IC PHOTO

冰柜里的飲料之間競爭,遠比你想的激烈,僅僅是看起來差不多的茶類飲料都能占滿一整個冰柜,同一類飲品至少有3-5個同類競品。

味道內卷的同時,很多消費者開始拿起飲料瓶,關注附加價值。

越來越多主打功能性的飲料陸續被擺上貨架。

▲圖源小紅書

主打各種功能的新奇飲料,看到之后就忍不住想買來親自嘗試,這一系列動作都在分秒間完成。

━━━━━

年輕人喝飲料,神農嘗百草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年輕人不止滿足于解渴,新奇的體驗才是他們更為注重的事情。

根據易觀分析《2022年中國軟飲料市場洞察2022》調查顯示:中國軟飲料市場正在朝口感多元化、功能化、健康化不斷演進。

這也可以從近幾年流行的飲料現狀里窺知一二。

▲易觀分析《2022年中國軟飲料市場洞察2022》

從美容、助眠到養生、提神,主打各種功能性的飲料品類豐富,無所不包。

從2016年開始,新興的功能性食品集體上線。

2016年隨著“失眠經濟”的興起,一大批主打助眠飲料被擺上貨架。

產品介紹顯示:“能讓用戶體驗會提升到睡了5個小時感覺像睡了7個小時一樣輕松。”

▲圖/IC PHOTO

2022年初,市場上開始流行的玻尿酸飲料,商家宣稱一瓶玻尿酸飲料的功效相當于4次面膜和3支美容針劑,能夠增加皮膚的水分。

▲圖源小紅書

在美的對立面,市場上推出了丑橘味道的“丑水”,賺足了噱頭。

▲圖源小紅書

后來,年輕人“養生經濟”應運而生。

今年5月,川渝羅森超市推出了一款名為“一整根人參水”的“植物飲品”,第二天,首批1萬支產品在川渝兩省市銷售一空。

▲圖源小紅書

目前,“一整根”在小紅書的打卡筆記已達2萬+。

瓶子里裝著“一整根”人參的飲料,是其中的排頭兵。

“我永遠也忘不了第一眼看到人參水時候帶來的視覺沖擊,猜到了它不好喝,但還是控制不住想買一瓶。

在電商平臺,“一整根”銷售店鋪打出了這樣的功效介紹:1瓶=20片干人參,解決熬夜后遺癥;益智、開心、明目、除邪氣、止驚悸、定魂魄、安精神、主補五臟;調節肌體新陳代謝。

▲圖源小紅書

人參水還一舉帶動了人參檸檬水、靈芝、人參咖啡等一系列“養生”系列飲品面世。

▲圖源小紅書

━━━━━

飲用場景的變化

新的飲料帶來了新的購買和飲用場景。

便利店自制飲料在社交媒體上躥紅,用便宜的飲品自由勾兌出新的飲料,年輕人把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

▲圖源小紅書

飲品店里的飲料擁有了一定社交屬性,嘗試成本相對較低,可以根據不同的心情喝。

碳酸飲料、涼茶、果汁多為“佐餐神器”,咖啡作為工作和學習的“伴侶”,植物蛋白飲料和外賣飲品扮演“下午茶主角”,無糖氣泡水則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性選擇。

隨手可得的便利性幾乎滿足了年輕人在所有場景下的飲料需求。

在一些城市,陸續開張了很多地鐵便利店隨著自動售賣機和公司里的無人售貨機逐漸普及。

▲圖/IC PHOTO

五花八門的外觀和功能概念的疊加讓飲品的價格變高。

“以前覺得依云礦泉水就是飲料天花板,后來十幾元一瓶的飲料出現,就要小心看價格之后再買。”

賣飲料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嗎?

根據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飲用水巨頭農夫山泉上市,利潤在60%,而氣泡水廠商的利潤在40%-50%,飲料貴在品牌溢價營銷和營銷費用。

功能性飲料的火熱,并沒有帶來可持續的利潤,比如前陣子在社交媒體大火的“人參水”現在小紅書上新發的帖子,平均獲贊量只剩2個。

因為獵奇買,因為口感扔掉,類似的消費者反饋比比皆是。

在后來的便利店中,不得不用買一送一的方式處理甩賣。

畢竟,無論噱頭再新奇,我們喝到的終究還是飲料的味道。

━━━━━

年輕人需要怎樣的飲料?

毫無疑問,這屆年輕人逐漸成為軟飲消費中的消費主力。

根據《2022年中國軟飲料市場洞察2022》:有超過5成的消費者每周至少消費一瓶以上的軟飲料,以z世代、90后為核心的年輕消費者正在成為軟飲料的核心用戶群體。

▲圖/《2022年中國軟飲料市場洞察2022》

年輕人對飲料配方要求的首要考慮因素有低脂、低糖和低卡。

需求決定市場,對應的市場上出現“健康概念”0糖0卡0脂。

“奶茶從全糖進化到了無糖,因為無糖口感的差異又變回全糖。”

“在健康意識覺醒的今天,糖成了大敵,覺得吃糖多會衰老得快,0糖和抗糖運動成了一件時髦的事情。”

現在很多飲料不用糖用甜味劑,大家很難分辨加入了天然甜味劑還是人工甜味劑,應該盡量選擇天然甜味劑:

天然代糖:赤蘚糖醇 羅漢果代糖 甜葉菊 木糖醇

人造代糖:三氯蔗糖、安賽蜜和阿斯巴甜等.......

生活節奏的加速和年輕人健康意識的提高是廠商推出各種功能性飲料的主要原因。

前陣子,網上還出現了,270種添加劑的酵素氣泡水。

配料里金針菇,開心果,黑芝麻.......密密麻麻的配料表看不到盡頭。

▲圖源小紅書

健康的另一個方向是做減法,推出叫白開水的礦泉水。

同質化的飲料,在今天味道和口感已經很難再有新的突破。

于是甚至出現了盲盒口味的飲料,和可樂口味的氣泡水這樣的產品。

如果只是解決口渴的基本需求,白水成本基本為0,而飲料解決的是“便利性”、“口感”、和“功能”。

飲料廠商配方升級的同時,也教育了消費者,大家對于配料也會越來越看中,同時也讓廠商越來越注意健康。

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放心嘗鮮。

值班編輯 古麗 康嘻嘻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