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婦撕裂至肛門縫合后漏大便(醫生不要給我側切好不好)

shiyingbao

簡單來說,陰道口下緣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就是會陰。看到上圖的時鐘了嗎?

把圓心想象成陰道口,6是肛門,圓心和6之間的位置就是會陰啦~

分娩時,最常見的會陰傷口就是會陰側切和會陰撕裂了。

什么樣的情況下容易會陰撕裂

在分娩過程中,陰道裂傷的情況很常見,大約有80%的順產孕媽會有不同程度的會陰裂傷,其中大部分是一胎媽媽!

撕裂的原因多由胎兒胎頭較大,陰道組織彈性較弱以及孕媽的用力方式不對綜合造成。

根據會陰損傷程度,將其分為I度、Ⅱ度、Ⅲ度和Ⅳ度四個等級的裂傷。

其中I度、Ⅱ度會陰裂傷比較表淺,出血較少,經正確縫合后,大都愈合良好。

會陰Ⅲ度裂傷,主要指會陰裂傷侵及肛門括約肌,引起肛門括約肌部分或者全層斷裂;會陰Ⅳ度裂傷,涉及直腸黏膜。這兩種裂傷如不及時縫合,易引起大便失禁。

一般的撕裂,縫合后會完全恢復,而且用可吸收線連續縫合后,無需拆線。

如果裂傷程度比較嚴重,會增加縫合難度及產后的恢復時間,甚至會出現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什么樣的情況下需要會陰側切

會陰側切是針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采取的一種醫療措施,能適當增加陰道出口,協助胎兒順利娩出,并防止嚴重的會陰撕裂。

通常助產士會在如上圖鐘面上紅色箭頭的位置,傾斜45度切開,長約3-5cm。

1. 分娩時用力過久過猛,容易造成會陰不同程度的水腫。過于水腫的會陰體,容易造成嚴重的裂傷,會陰側切能減少風險。

2. 減少新生兒創傷,如早產兒(顱骨較軟)或巨大兒(肩難產)的風險。

3. 孕婦患有妊娠合并癥,如妊娠高血壓、心臟病者,保障孕婦安全。

4. 產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如胎心異常、胎兒宮內窘迫時。

5. 進行產鉗助產術時會進行會陰側切。

如何減少會陰體側切或撕裂的幾率

在宮縮時,裂傷的疼痛感更多的是一種“便秘”的感覺。在分娩的時候,陰道裂傷的疼痛感根據敏感度因人而異。

當然啦,別裂傷更好。孕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減少陰道撕裂的發生——

① 控制胎兒的體重

我們傳統的觀念就是寶寶出生時越重越好,其實這對孕媽來說是一種傷害。寶寶個頭大,媽媽產道窄,順產一定困難重重,會陰部位的撕裂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在醫生和專業孕產運動老師的指導下,規律運動控制孕媽和胎兒體重合理增長,才是健康的孕育方式。(不知如何運動,后臺聯系小編,甜滋滋的運動方案贈與你)

② 增加肌肉彈性

會陰的肌肉有彈性,可塑性強,撕裂發生情況也會減少。那怎么增加肌肉的彈性呢?平日里,孕媽們可以通過凱格爾運動訓練括約肌。

媽媽仰臥在墊子或者床上,想象會陰口夾著一顆溫暖的鵝卵石,呼氣放松,吸氣yin道夾緊這顆鵝卵石逐漸地向上提,在心里默念3-5個數字;

呼氣,慢慢地將鵝卵石放松到yin道口,每天重復鍛煉20-30次,可以增加盆底肌彈性!

③ 配合助產士的指導用力

助產士的存在,就是要陪伴你幫助你,減少傷害,安全生娃。在宮口開全后,孕媽就有種拉大便的感覺,此時,助產士會陪伴在孕媽身邊,并告訴她們如何自主用力。

很多孕媽在分娩時會情緒激動,無法配合助產士的指導,就容易造成更嚴重的Ⅲ度、Ⅳ度裂傷。

產后如何護理側切或撕裂的傷口

無論是側切還是撕裂造成的傷口,在產后都要注意護理,主要是避免感染。

傷口表層在一周左右即可愈合。可吸收線的傷口,需要寶媽把線都吸收進入,才完完全全愈合,這個過程長的需要一個多月時間。

產后會有惡露排出,因此要勤換衛生紙及衛生墊,保持傷口干燥清潔,減少感染。每天要用溫開水清洗2次,大便后也應擦洗。

分娩后最初幾日,做側切寶媽可采取傷口對側臥位或平臥位,這樣可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傷口外,不致發生血腫,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內,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會陰局部水腫者,陰道分娩后24小時內在助產士的建議下可使用會陰冷敷墊

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早下床進行活動。但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一定不要讓大腿過度展開。下床活動時最好有家屬陪伴在旁,以免跌倒。

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飲食為主,忌辛辣或一下子猛烈進補。可多飲水,多吃新鮮果蔬。

幫助產后恢復的有效利器之一就是多做凱格爾運動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做產后瑜伽,幫助產后快速恢復體型。(不知如何運動,后臺聯系小編,甜滋滋的運動方案贈與你)

“陰道撕裂或側切”只是聽起來可怕

其實只要正確認識,積極鍛煉,努力配合助產士

是可以預防或減少嚴重裂傷

每個媽媽都是勇敢的戰士

祝每一個媽媽在孕育和分娩的路上

都自然、愜意、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