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是怎么來的,不就是母親身上分泌出來的么。是的,但是通過什么一個流程而來的呢。現代醫學說,奶水是人體通過釋放泌乳素,進而分泌乳汁,由此得之。奶量的多少,就是與泌乳素有關系,泌乳素多,分泌的就多,泌乳素少,分泌的就少,僅此而已。
如果問題就這么簡單,就沒有那么多的煩心事了,產后的媽媽們,假如碰到母乳不足了,直接打泌乳素不就得了,世界上也就沒有奶粉什么事了。可是事情真的這么簡單么?還得聽聽中醫的說法。
中醫認為:奶水就是月經。在上為乳汁,在下就是月經。女孩子從十四歲開始就一直在分泌。未產子之前為月經,受孕以后奶水開始不往下走,而是聚集起來供養腹中孩子,孩子在母體中長大,等降生以后,就開始轉化為乳汁以供養孩子。直到回奶以后,再變化為月經。
中醫講:乳汁是由氣血精微經由脾胃轉化而成,再有肺臟輸布于兩胸,再由心臟克制肺臟,讓乳汁從乳頭釋放出來。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奶水的顏色會有變化。初乳的顏色是發黃色(因為乳汁的來源就是脾),再著轉化為白色(因為肺為白色,主輸布)。對于某些身體不是特別好的產婦,我們還會看到乳汁是粉紅色或者紅色,就是因為心臟能力下降或肺臟輸布不利導致的。
未受孕時,人體仍然會釋放乳汁,從上而下。所以在月經來臨的幾天,乳房會感覺有些脹滿,然后乳汁慢慢的經由沖脈和任脈下達到子宮,子宮在小腸前面,小腸的熱化就會讓乳汁由白色變為紅色。所以排出的就是紅色的月經。假如小腸火比較低微,月經的顏色就會變淡。假如小腸火比較大,月經的顏色就會更深一些。
這就是乳汁的來龍去脈
我們經常會碰到很多媽媽說自己的乳汁不足,而中醫開具的奶少藥方里面大部分是從三個方面出發:
1、脾胃
脾胃是生化之源,如果生化之源都不足,那整體就是不足的。有這種情況是較難解決的,那就是平時經量都很少的媽媽們,在未生育之前脾胃都不太好,經量很少。這樣的情況在產后奶量也不會太多。而我們對產婦補充的時候,大多數也是教產婦補充氣血,尤其是補血,因為養血、壯脾才是解決乳少之根本。
2、心臟
大部分治療奶少的藥物里面都含有強心的藥物。比如我們常見的黨參、黃芪一類,皆有強心的作用。只有心臟有力度了,才能讓乳汁通過乳頭釋放出來。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媽媽是乳房脹滿,但是乳汁就是不下來,這就需要強心。
3、疏通
前面的方面都搞定了,但是如果通道受阻,乳汁還是過不去。所以各類的藥物比如通草、路路通、王不留、絲瓜絡等藥物就開始起作用,就是為了讓乳腺的經絡通暢。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憂郁、抑郁或者發怒,當人憂郁的時候會傷肺,肺的輸布能力就會降若,導致乳汁輸出不暢。而發怒的時候會傷肝,肝木克脾土,則會導致奶量驟減。所以各方面都通暢了,乳汁才能通暢。
在前面的文章里面我們曾經講過一個配方:滋乳湯,就是解決虛弱導致的奶少問題,我認為這個配方做的是真好,這幾個方面都考慮到了,所以成了名方,但是,只用藥物有的時候也是不行的,還需要催乳師的手法才行,比如最常見的淤堵、寒大的時候,都需要手法才能解決。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滋乳湯的配方:
方名:滋乳湯
原方組成:
生黃芪30克 ,當歸15克 ,知母12克 ,玄參12克, 穿山甲(炒,研末)6克, 路路通(大個的)3枚(搗碎), 王不留行(炒)12克,絲瓜絡10g,豬蹄2只。(如果沒有穿山甲可以用皂角刺10克代替)
熬制方法:
豬蹄切開入砂鍋,多放水,熬至40分鐘以上,豬蹄熟爛為止。取出豬蹄,倒出一半豬蹄湯。用半鍋豬蹄湯熬藥,熬25-30分鐘即可,倒出藥湯備用;再倒入剩余的半鍋豬蹄湯,繼續熬25分鐘左右,倒出藥湯。兩次的藥湯放一起攪勻,分成兩份或三份。上午、下午分服。
治療范圍:
營養不良導致的乳少;乳腺輕微發炎、有硬塊等癥導致的乳腺不通;產后氣血虛弱導致乳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