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孩子的牙齒這個時候正在生長,孩子難免會有牙齒癢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就喜歡咬一些東西。這個時候孩子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牙齒癢了就想著通過咬東西來緩解這種感覺,所以身邊很多東西孩子都會去咬,包括咬人。
第二是孩子的表達(dá)能力還不夠。有的孩子可能是想借著機(jī)會和人親密,但是因為自己掌握不了這個程度,有可能就把親親變成了咬人。也可能是孩子明明就是不想和某人接觸,但是人家偏要過來,不知道怎么表達(dá)自己意思的孩子情急之下就使出了“咬人”這一招。
第三是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緒。當(dāng)家長在一旁玩著手機(jī)卻沒有陪孩子的時候,當(dāng)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或者是小伙伴沒有及時關(guān)注到自己的時候,當(dāng)孩子覺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等等,都有可能會用“咬人”這一招來表達(dá)自己的不滿,來進(jìn)行反擊。
第四是孩子潛意識里并沒有覺得“咬人”是壞事。孩子在之前會有咬玩具的行為,但是并沒有人會去阻止。孩子吃飯的時候也是用咬的,所以孩子會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沒有做錯,這也是為什么即便家長阻止孩子孩子還是屢教不改的原因了。
所以想要孩子不咬人,家長們也是要掌握一點方法的。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有的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家長陪孩子的時間也特別少,所以才讓孩子有這種行為。其次就是作為家長,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咬人的情況的時候,一定要能夠阻止孩子,這個時候說教不一定有用,家長要用行動告訴孩子這種方式是不對的,甚至是可以給孩子適當(dāng)?shù)膽土P。最后就是要教會孩子將自己的意思用語言表達(dá)出來。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很有必要。
兩歲左右的孩子不懂的東西還太多,他們選擇的方式可能在他們看來就是正確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顯得很重要了,尤其是需要把孩子引導(dǎo)在一個正確的方向,可千萬不能放任孩子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