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兒童食品”少買,別花了錢還讓娃遭罪
1、兒童奶片
都說奶制品對身體好,于是各種兒童奶片、奶酪棒等賣得十分火爆,家長以為營養豐富,孩子也喜歡甜香的口感。
然而,市面上很多所謂的兒童奶制品,都是廠商偷工減料的成果,低質量、低成本、高價格、高銷量。
這些奶制品中真正的奶成分很少,更多的是香精、糖,及各種不明的化學添加劑,兒童所需的大量存在于奶中的鈣元素含量,也沒有多少。
當然,奶片偶爾還是可以吃的,就當做給孩子解饞,但不要讓他長期食用,更不能代替純牛奶的作用。
這些不符合標準的兒童奶制品,只會導致營養缺乏、糖分過剩,孩子免疫力下降,甚至引發蛀牙等等健康問題。
當然,如果買的奶制品是質量比較好的,可以作為健康的零食適當吃些,只是如果家長能為孩子自己做些奶制品零食就更好了。
2、兒童醬油
給孩子做菜時,家長經常會買“兒童醬油”調味,認為這樣即能讓食物更美味,還不用怕鹽分超標。
小小的一瓶醬油,宣稱“低鈉、少鹽、無添加”,包裝精致高大上,當然價格也很高大上,然而事實上對孩子的身體并無益處。
從醬油的制作方法來看,是不可能做到低鈉、少鹽的。
曾有機構專門對比過某款兒童醬油與成人醬油的營養成分,結果很驚人,兒童醬油中的含納量,甚至還高于成人食用的醬油。
家長們需要知道,小孩子的飲食還是清淡些為好,這是為了他們脆弱的腸胃著想。
一歲以下的寶寶在日常飲食中,無需額外攝入鹽或醬油;一到兩歲之間,每天攝入的鹽要少于1.5g,否則會使內臟負擔過重。
還是不要讓孩子長期吃兒童醬油了,對健康無益。
3、兒童酸奶
兒童酸奶孩子們都愛喝,家長也認為酸奶能促消化、還能補充營養,所以由著孩子多喝。
但是,有多少家長知道,酸奶中所添加的糖、香精等,對孩子的身體其實并無益處。
世衛組織曾在2019年對食品產商發出了“禁糖令”,要求3歲以下的嬰幼兒飲食中,不可以添加游離糖。
游離糖指的是不在食材本身中,而是被額外添加進去的糖,包括單糖和雙糖,如蔗糖、葡萄糖、麥芽糖等等。
市面上很多兒童酸奶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都會添加游離糖,高糖飲食的危害我不說想必大家都知道。
4、兒童肉松
大塊的肉撕成細絲,加上糖、鹽等調味,無論是配粥、配面包還是單吃都噴香可口,牙沒長齊的小孩也能吃。
但并不是所有的“兒童肉松”,都適合給孩子吃,家長們要仔細挑選避雷。
注意:成分表中有豌豆粉的,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孩子吃;鹽、糖、醬油等含量過高的,也不能給孩子吃。
說白了,就是太咸或太甜的,都不能買,這樣的口味都是用添加劑配的。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
最基本的原則,當然是要培養有利于孩子身體健康的好習慣啦~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食物,讓他們能在日常食物中獲得滿足生長需求的營養,只需做好下面這三點:
1、良好的情緒能開胃
千萬不要讓孩子帶著負面情緒用餐,輕松愉悅的餐前情緒,有助于增加孩子的食欲。成年人也是一樣的,心情不好吃不下飯。
所以呀,古人有“四不批評”,其中一點就是在吃飯前或吃飯時不批評教育孩子。
2、多研究飲食花樣
天然、新鮮的食材,未經深加工,才是營養最豐富的。
試問,新鮮的牛奶、應季的果蔬,配上家長的精心烹飪,菜肴做得可口美味還有好看的外形,能有哪個孩子不喜歡?
3、少加調料
口味清淡是孩子飲食的基本原則,少油鹽調料也是為了孩子以后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至于偏食、挑食。
當家長也是一門學問,我們的責任,就是幫孩子們辨別并盡量避開生活中的各種風險,飲食健康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