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孩子冷漠會怎么樣(父母的冷漠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shiyingbao

相信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是我們人生最激動的時刻之一。

我們滿懷對孩子的期待,對未來生活的崇敬,開始了對孩子的養育、教育。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激情在不斷的消退,對孩子的認識也開始趨向片面。尤其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的耐心也在不斷的消退。

我們開始責怪孩子,跟孩子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

很多家長說:“我也很無奈,你以為我想打孩子?我沒辦法而已。”


的確,冷靜分析之后我們會發現,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的精力的確面臨各方的挑戰。一方面,現實因素讓我們無法把更多的精力分配給孩子;另一方面,我們迫切的希望孩子學會自我成長,減少對孩子的關注,也是一種激勵的方式。

然而,你知道你的冷漠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 重視感消退,產生消極情緒和心態

一開始孩子是爸媽手中的寶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飛了。家長們對孩子的重視、寵溺,讓孩子建立了一種心理常識:“愛我就要寵著我”。

不管出于何種原因,當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減少,會直接沖擊孩子的心理常識。于是孩子開始思考:爸媽不寵我了,難道是不愛我了?

這種心理判斷會產生兩種不同的表現:

當孩子產生了害怕、畏懼心理之后,為了阻止關懷的繼續減少,孩子會表現的更加脆弱,而當孩子心理弱小之后,他的能力成長也就受到了阻礙。

當孩子產生了消極情緒,進一步演變為消極心態,反抗意識、暴力意識就會不斷萌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就會面臨考驗。

2. 極大影響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堅強的精神后盾。當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漠視,這種強大的精神后盾也就隨之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畏懼感。

面對挑戰、面對問題,孩子首先感受到的是畏懼和退縮,于是面對挑戰的勇氣沒有了,解決問題的自信沒有了,孩子的成長也就受到了最大程度阻礙。


當然,漠視對孩子的心理影響絕不止這些。在產生畏懼心理之后,孩子對待世界的態度也會隨之改變,孤獨感增加也會讓孩子的人際交流產生問題。當然,一切的危險因素,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么,哪些行為是對孩子的漠視?我們該如何關注孩子?

1. 無所謂心態

我們經常遇到孩子問我們一些幼稚的問題,或者讓你跟他一起做一些幼稚的事情。當你處于忙碌狀態時,經常會告訴孩子:“你自己去吧,媽媽還在忙。”

這其實就是一種無所謂的心態,無所謂孩子發現了生么,無所謂孩子心理的疑惑,也無所謂孩子要做什么。

這種漠視,會直接影響孩子探索新鮮事物的積極性,也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孩子對你的信任。


對于這些行為,我們更應該接受孩子的疑問,接受孩子的邀請。在解開疑問的同時,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世界。

就算你真的忙,也應該告訴孩子等一等,而不是直接拒絕孩子。

2. 片面的自我判斷

什么事是爸媽應該幫忙的,什么事應該孩子自己完成的。相信,對于這些事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判斷。

然而,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們的判斷往往是片面的。

比如,孩子遇到了問題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以為這是鍛煉孩子自主能力的機會,于是拒絕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

這是你的判斷,然而孩子的判斷是什么?

他遇到了嚴重的問題,爸媽沒有出現,他要一個人面對問題。一旦孩子被問題打敗,那么他不僅失去了面對問題的勇氣,還對我們之間的情感關系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任何時候,當孩子向我們求助的時候,及時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都是必要的。當然了,如果你想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那么你也需要出現在孩子的身后,讓他有勇氣面對問題。


3. 冷漠的態度

態度的轉變,傳遞給孩子的其實就是心理的轉變。你對孩子冷漠,在孩子的意識中,這無異于“媽媽不愛我了”。

在這種認知中,孩子的情感認知面臨強烈的沖擊,會引發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和心態。

對于孩子來說,心態問題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首要問題。如果孩子不能用積極的心態認識世界,那么這個世界在孩子的心里必然是危險的、可怕的、不能觸碰的。


冷漠是對孩子心靈最大的傷害,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向孩子傳達這種態度。

積極的氛圍、積極的心態,這些積極因素的產生,需要父母的影響和干預。避免對孩子冷漠,是每個父母對孩子最起碼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