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疏導孩子厭學的心理 父母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厭學心理

shiyingbao

01“哪壺開了提哪壺”

在孩子學習方面,父母需要做到“哪壺開了提哪壺”,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哪個優勢明顯,你就去主動表揚孩子。而不應該去比較批判孩子。

小麗有兩個孩子,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大兒子各科成績都好,門門功課都是優。小兒子除了語文是良好,其他都是不合格。

哥哥回來以后驕傲地向媽媽炫耀:“媽媽,我每科都是優哦,我還得了三好學生的獎狀。”而弟弟低著頭沮喪地避開所有人,默默進了房間。

看到兩份截然不同的成績單,小麗火冒三丈,當著全家人對著小兒子的房間罵道:“你以為躲房間成績就能好起來嗎?都同樣是我生的,你什么時候能跟你哥一樣成績好,你給我出來!”

躲在房間里不敢出來的小兒子,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沒有任何優點,想到學習也只會感受到壓力,害怕再考不好,媽媽又大發雷霆怎么辦。

如果小麗不當著全家人的面,也不拿他的成績和哥哥的成績做對比。

輕聲地來到弟弟的房間,關上門,保護弟弟的自尊心,再溫柔地詢問:“你對這次自己的成績感到不滿意,對嗎?”

弟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和哥哥之間的差距帶來的挫敗感以后,媽媽可以摸摸他的頭。

然后說:“媽媽看到你的語文得了良好,老師也跟我說你寫作能力特別強,是一個對事物感知特別敏銳的孩子,其他的科目可能是這一個階段你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但媽媽相信你,慢慢來就好了。”

弟弟得到了肯定,也不會因為其他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的學習能力。

語文成績的“成功”,會極大加強他對于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去創造更多的“成功”。

02把學習責任還給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獲得好的成績時,比孩子還激動高興,甚至到處跟親朋好友炫耀。

其實,這樣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學習都是為了讓父母高興、有“炫耀的資本”。

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加油!媽媽》里面的蘇青,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

在大兒子小夫進入當地最好的勝園小學以后,她就開始四處炫耀,甚至讓已經初中的小夫給小兒子小文幼兒園同學們的媽媽分享學習心得。

小夫厭惡這樣的方式,認為自己就是媽媽用來“炫耀的工具”,失去了為什么要努力學習的動力。

看著小夫成績下滑,蘇青心里非常著急,希望他能夠好好學習,盡快把學習成績提上去,不斷督促的同時,也忍不住打擊他:“你怎么變成了這個樣子”。

把學習責任還給孩子,不是讓父母什么都不管,而是需要父母做到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績,“不比孩子更快樂,也不比孩子更著急”。

在孩子獲得好成績時,可以理解父母的這份開心,但沒必要去炫耀,只要去見證和肯定孩子的成就;孩子成績不佳時,父母不要太著急,太著急了孩子反而會有壓力,覺得是為了父母讀書。

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成績去擔憂,給時間讓孩子去想辦法提升,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為自己負責,這樣孩子的學習動力才會更強。

03別拿痛苦威脅孩子

還有很多父母經常會犯一個錯誤:想用一些不好的后果來讓孩子產生恐懼,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比如:

“不好好學習以后只能去洗盤子、搬磚”

“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我這么辛苦賺錢供你讀書,你不好好讀書對的起嗎?”

“爸媽就是吃了沒有好好讀書的虧,現在才這么辛苦,所以才不想讓你和我們一樣”

......

這些話都是用恐嚇來驅使孩子去學習,那么孩子也就談不上喜歡學習。

孩子寫作業時,有些父母坐在一邊看著,孩子想起學習都是痛苦的壓力和不好的體驗。

學習是一項高級的腦力勞動,很多父母也知道孩子學習很辛苦,所以會對孩子說“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但是只有喜歡的東西才叫做辛苦,不喜歡的東西其實是一種痛苦。

對于學習,父母需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體驗,用正向激勵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學習對于自己和他人有什么益處,而不是“學習不好,我這輩子就完了”。

讓孩子自覺喜歡上學習,孩子才愿意為喜歡的事“辛苦一點”。否則,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本能就會逃避痛苦的體驗,學習的繁重和父母給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更想要逃避,容易有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