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歲看老”,“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經典口號讓全民格外重視早教。
“開發智力”“開發潛能”“開發全腦”,早教機構的口號一個比一個喊得高大上。
可這些說法是純粹忽悠家長掏錢的?還是背后真的有科學依據?普通人真得很難分辨。我也是在了解過大腦發育以后,才確定,好的早教,確實能開發腦子。
你也來看看自家娃大腦發育過程,看完去聽早教機構的話術,哪家胡說哪家靠譜,一聽便知,哈哈。
013歲前腦子是這樣發育的!難怪需要早教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長出了幾乎所有的神經元,在第一年,神經元的大小增加一倍,到三歲時,它們總體積已達到成年的80%。
神經元和學習息息相關,每學習一個新東西,比如嘗到一種新味道,產生一個刺激信號,就會在兩個神經元之間形成一個突觸。學的越多,神經元連接就越多。
更重要的是,3歲前突觸形成的速度比任何時候都快,也就是這時期孩子學新東西速度很快。所有他看到感受到的東西,都統統裝到腦子里,因此,在2-3歲時,大腦的突觸多達成年時的兩倍。
實際上,大腦剛開始產生的神經元是超量供應的,比最終需要的多得多。孩子早期學到的如果后來沒有用上,對應的突觸在后面的兒童期和青春期就會逐漸消失。
經常使用的突觸,則形成一些固定的神經元網絡,在以后一遍遍使用過程中加粗,這就是他逐漸固化的思維方式。
02早教是如何影響大腦發育的?
早教中提到的所謂開發全腦,就是指盡可能多的刺激大腦,讓它建立各種突觸。這些突觸,以后可能發展成孩子某項特長,就是所謂潛能。
比如,要不要進行英語早教。
如果孩子小時候除了學中文,還學過英語,那他早期神經元就建立了英語相關的連接。他小學里可能不學英語,這個連接有所退化。
但是沒關系,連接并沒有消失,他到初中再學英語,就比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還要重新搭建突觸的人容易上手。
舊路重修和開荒,可是兩個數量級的難度。
早教對大腦發育來說也是一種順勢而為。
我們都知道,大腦不同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這些區域是陸續發展的,即有所謂的“敏感期”,。在對應敏感期的孩子,會自發對某種刺激/行為有興趣,學得又快又好。家長及時提供對應早教,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對于剛生下到兩個月的寶寶,大腦先發展聽、哭、觸摸、吃、看幾個區域。這時候滿足他吃飽穿暖的生存需求,就已經算早教了。
第2-6個月,他的語言與運動區域開始發育,對應的敏感期就到來了。如果早教想教英語,這時候就可以開始,此時對孩子來說,英語就是另一種母語,像學中文一樣輕松自然。
很多能力的敏感期都是兒童時期,這也是為什么早教這么重要。
03不好的早教,不如不教
話又說回來,好的早教能培養一個全面發育的大腦,不好的早教效果相反,能毒害大腦,不如沒有。
家長在選擇早教班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無論學什么,輕松快樂最重要,以“玩”為目的。不要抱著“花錢必須學到點什么”的心態,這樣的心態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長期焦慮壓力大是有毒信號,會損傷大腦,得不償失。
2、有條件的家長,什么都嘗試一下,全面刺激大腦。沒條件的,優先找孩子喜歡的,有興趣的,在這個前提下再跟風市面流行的,或你認為有用、應該學、孩子需要的。
3、早教不是老師的事情,不是交給老師自己就不用管了。老師、早教機構是輔導自己教育用的,自己在陪著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觀察他的學習速度、愛好與擅長的方面,才能進一步因材施教。
4、早教不是必須去早教機構,在家也可以做,高質量陪伴相當于1對1VIP教學,比早教班效果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