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荷蘭美素奶粉怎么樣(洋流奶粉美素佳兒敗于品質競爭)

shiyingbao

為什么新手媽媽們更愿意寶寶喝國外奶粉?有新手媽媽表示,一方面是覺得國外經營奶粉行業時間沉淀已久,在權重方面更能贏得大家的偏愛,另一方面是國外市場對奶粉的監管力度強,在產品安全方面更能贏得消費者信任。

另外,國內早年某些奶粉品牌安全事件導致新手媽媽們埋下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暗示,結合多方面因素,新手媽媽們表示有條件的話國外奶粉品牌很可能成為大家的首選。

那么相比國內品牌,國外品牌是不是能夠碾壓國內品牌呢?今天就從荷蘭菲仕蘭旗下的美素佳兒奶粉來了解國外品牌的優勢與劣勢。

海外奶粉份額增長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國內奶粉行業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增速明顯下降,雖然在后續幾年的時間內奈菲行業受到價格因素影響保持20%以上的持續增長,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內消費者更多的開始選擇國外品牌的奶粉。

據2007-2014年數據顯示,我國進口奶粉量從9萬噸增長至90萬噸,呈現十倍增長,為國外奶粉品牌的發展埋下伏筆。

作為海外奶粉品牌之一的美素佳兒始于1871年,迄今已有140多年歷史,且于1992年便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相比國內一些品牌美蘇佳兒甚至更占優勢,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在國內的聲明幾乎更甚。

美素佳兒的優勢,大多來自其母公司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據公開信息顯示,在荷蘭,每個行業最多只能有一家公司獲得荷蘭皇室授予的“皇家”稱號,通常都要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是行業內的佼佼者。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是荷蘭唯一獲得皇家稱號的乳品公司。這便是第一優勢。

另外,美素佳兒對外宣稱奶粉均源自荷蘭自家牧場,100%原產原罐。在多方面的賣點宣傳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重要資本,不過相較于其背后母公司的背書背景,市場上其他海外進口品牌喝國內其他奶粉品牌也成為了美素佳兒的競爭難題。

奶粉市場的競爭分為多個細分市場,首先以產品階層分類的上中下三個階層,其中菲仕蘭公司分為皇家美素佳兒、美素佳兒和子母三個品牌,又以奶粉使用階段分為孕產婦奶粉、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幼兒配方奶粉和兒童配方奶粉。不過產品細分并非全為優勢,畢竟每個細分賽道或許都有一個實力強勁的競爭者,而美素佳兒需要面臨的競爭風險也就隨之增大。

近年來,不只有美贊臣這樣的海外奶粉品牌于美素佳兒競爭,國內的飛鶴、蒙牛等企業更是在母嬰奶粉賽道紛紛發力,而國內很多其他品牌也紛紛以提升產品品質、改變營銷策略、提升價格把控等手段來搶占市場,從而形成了國內奶粉市場的長久拉鋸戰。

當然,美素佳兒的發展里并不是只有競爭,據菲仕蘭全球發布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母公司上半年營收66億歐元,同比增長19.4%。其中,專業營養品業務集團收入同比上漲18.6%至6.12億歐元。菲仕蘭中國業績穩步增長,美素佳兒凈銷售額同比中雙位數增長,皇家美素佳兒凈銷售額同比增長37%。

菲仕蘭中國區管理層也曾表示未來的競爭即經受得住考驗,也有信心迎接的未來發展。并且在近幾年疫情當中菲仕蘭也在不斷尋求新的增長方案,據公開信息顯示,由于中荷兩國政府的緊密合作,菲仕蘭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第一家完成海外審廠的企業,有助于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也為美素佳兒在華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奶粉安全不容置疑

以美素佳兒為列的海外品牌雖然成為大部分家庭的首選,但近年來海外奶粉品牌也頻現安全隱患事件,其中今年就有雅培、美贊成、澳優這些海外品牌出現了一些產品安全問題。

據親親寶貝網公開信息顯示,“有四名嬰兒在喝完雅培奶粉后進院治療,隨后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介入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宣布四名嬰兒感染克羅諾桿菌和沙門氏菌,均食用了雅培生產的奶粉,2月17日雅培目前已經全球緊急召回三款奶粉。

而美贊臣營養品有限公司因違法生產經營食品、食品添加劑,被廣州市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29.44萬,沒收金額60.289萬。

另外,4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1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當中提到澳優香蘭素檢測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在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之前,長沙市望城區市場監管局已對澳優罰款962.13萬元,浙江鄞州區市場監管局也對澳優做出了處罰。”

在此之前,2008年中國奶制品污染事件(即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后在其奶粉中被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引發了很大的社會反響,隨后又從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檢出三聚氰胺,嚴重影響了國內奶粉品牌的形象聲譽,甚至到2011年調研時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買國產奶。

奶粉的安全對于家庭民眾來說時不容置疑的,所以任何一款奶粉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會引起市場的極大反映,特別是三聚氰胺含量超過2.5毫克/公斤(2.5ppm)更是不被市場收容。

有三鹿等事件奶粉品牌為鑒,近年來海外奶粉品牌的安全隱患也成為了嬰幼兒家庭的選擇難題,特別是在國內還未有一家可以做到與海外品牌同樣知名度和品牌度的企業,加之海外品牌問題頻出讓奶粉市場陷入迷宮。

不過隨著海外品牌防線出現破綻,也給國內一些品牌攻占下更多市場份額的機會,未來奶粉市場,或許會陷入重新定義的時代。

國企崛起,重分市場

依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19年和2020年的進口嬰配粉總量分別為34.55萬噸和33.5萬噸,2021年1-11月進口嬰配粉23.31萬噸,同比減少24.1%。進口奶粉數量減少,國內品牌占有率提升,截至2021年國產奶粉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60%,且隨著時代更迭、研發升級,內資奶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5%,中國自有奶粉品牌已經逐漸成熟。

隨著競爭加劇,“美素佳兒們”不得不重新定義中國市場。如果僅是市場份額的減少或許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并不會過于維護,畢竟大多數質量碾壓同行就能占有相應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國內奶粉市場的趨勢變化,就導致美素佳兒需要重新看待中國市場。

二胎、三胎政策的陸續出席都給予了嬰幼兒市場很大的希望,但事實上,近年來婚育率并不穩定,導致人口增長遲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出生率已經從2016年的12.95%,跌至2021年的7.52%,新生兒數量由2016年的1786萬人下降到2021年的1060萬人,5年間降幅超4成。

新生兒增長成了奶粉市場的主要增長依據,但是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持續低迷,預計2020年-2025年,零售銷售量的復合年增長率為-4.1%,至2025年將下降至76.49萬噸。而這一段時間內,或許都可以稱得上奶粉行業的低迷期,更甚的是進口奶粉份額縮減便成了進口品牌的增長難題。

當然,從市場反饋情況來看,市場份額縮減并非只是新生兒出生率降低的緣故,還有當前市場從,從上游的飼草飼料、到生產所需的奶粉原輔料以及物流運輸的成本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導致行業整體零售價上漲。

根據 Euromonitor 數據,2016-2021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整體平均零售價 由 228.5 元/公斤提升至 268.9 元/公斤,年均增長率為 3.3%。在經受雙重打擊下短時間內奶粉行業略顯頹勢,但這些因素并沒有減弱市場競爭,反而更多的奶粉企業競相向市場表露實力,特別是國內奶粉品牌飛鶴正在向市場匯述一個足矣支撐其為列頭部的故事,未來奶粉市場或許會重新布局。

不過以飛鶴為例,飛鶴奶粉似乎更注重高端化培養,這一點從2016年至2021年飛鶴銷售費用從13.70億元激增至67.29億元就能看出,營收自此也逐漸減緩,從2020年的35.5%跌落到2021年的22.5%。且其從2018年到2021年,研發成本分別為0.15億、1.09億、2.65億、4.25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05%、1.09%、1.43%、1.86%也能看出,研發經費與銷售費用占比相差跨越式拉大,一些產品質量問題又重新成為飛鶴等國有品牌的增長難題。

而美素佳兒能夠依靠的優勢便是依照其母公司菲仕蘭的百年口碑為其背書,也導致國內奶粉品牌無法復制其時間權重,只能盲目的從高端化入手,反而忽略了產品品質才能決定奶粉的口碑以及未來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