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康 運命論(老子的道德經10大名句)

shiyingbao

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莊子《齊物論》

 


如果說,一個人,抬頭激昂的活著,是一種不畏艱難的勇氣;那么低頭微笑的態度,則是一種洞察世情的智慧。


一個人越缺少什么,才越要炫耀什么。強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歡逞強。

 


示弱,是一種智慧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軍功卓著,尤其擅長示弱。他在《陳言邊務疏》中說: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或捐棄牛馬而偽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詐潰而埋伏,或潛軍而請和,是皆誘我以利也。


上面四句話,被稱為“示弱四訣”,是王陽明兵法的總綱。


遇到強大的對手,千萬不要硬碰硬,要么示弱假裝逃跑,要么隱藏實力去示弱,要么假裝失敗而埋伏,要么隱藏實力去假裝求和。


這種戰術成本低、效率高、勝算最大,從江西、廣西剿山匪,平叛寧王,王陽明都在示弱。

 


真正有智慧的人,喜歡以弱示人,甚至假裝順從;而頭腦簡單的人,哪怕是在走下坡路,仍然喜歡耀武揚威,佯裝恒強。


逞一時之勇,留一輩子遺憾,智者所不為。人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被人一激,就要擼袖子干架的人,一般沒什么出息。適當示弱,反而能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鬼谷子說:欲高反下,欲取反與。善于示弱,是一種極高明的智慧。

 


示弱,是一種格局


春秋時期,吳越爭霸。


越王勾踐在與吳國交戰中大敗。勾踐被俘,假裝投降,在吳國為奴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


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晚上睡在柴薪上,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最終勵精圖治,打敗吳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人生最難得的不是逞強,而是示弱。


示弱,是一種格局。懂得示弱的人,眼里有更廣闊的天地,不會囿于眼前的榮辱得失,雞毛蒜皮。


韓信有胯下之辱,然后能領兵百萬,橫掃齊楚;漢朝有和親之恥,然后能深入大漠,追亡逐北。

 


徐悲鴻說: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


做人不能沒骨氣,但做事不能仰著頭。


低下頭,是為了看清腳下的路,認清自己,尋求升華之道。


懂得低頭的人,才會有機會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