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宜一共有三個親子和一個養子,三個親子分別是三個女人為他所生,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肉疼的程度也是會有不同的,所以就有很多書友會去比較、評論徐令宜喜歡哪個兒子比較多。我來說說我個人的想法哈。
圖片采自網絡
先說最簡單的徐嗣誡。誡哥是徐令寬的私生子,是徐令宜的侄子。徐令宜對誡哥不會像對兒子那樣嚴厲,而是更寬容,不管是從吃穿用度還是對前途的安排。徐令宜對徐嗣誡的好,除了血緣上的親近和替弟弟去照顧之外,更多的是基于對十一娘的愛屋及烏,徐令宜雖然沒有主動關心徐嗣誡的生活起居,但十一娘對誡哥的偏愛和照顧,徐令宜永遠都是看著笑笑,甚至對誡哥一個庶子的生活起居比肩謹哥也是從來不說什么,甚為縱容。徐嗣誡能娶到活潑愛笑又敦厚不愛算計的英娘也都是托了徐令宜的福,要不是他提起來,十一娘都不一定會把這倆孩子往一塊兒湊。從這也可以看出雖然徐嗣誡不是徐令宜的兒子,但徐令宜也是有把徐嗣誡放在心上,而且因為少了那一份期待和嚴格,更顯寬厚。
圖片采自《錦心似玉》
徐嗣諭和徐嗣諄我想放在一起說。徐嗣諭健康聰慧,在學業上是徐家這一輩幾個孩子中的佼佼者。徐令宜每每在問到徐嗣諭的學業,總是會露出欣慰的神色。所以不管是元娘還是秦姨娘,甚至是最初的十一娘以及很多書友都覺得徐令宜對諭哥的喜愛多過諄哥。但我卻有一點點不一樣的看法。我覺得徐令宜對徐嗣諭也好,對徐嗣諄也好,都是封建社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系,是基于家族延續的培養和血緣本身的親近,而徐令宜對諭哥的欣賞甚至跟姜先生對他的欣賞沒什么不同,是對他本身能力的贊同,而非那種一位父親對兒子的那種喜愛。否則的話,這種欣賞和喜愛不會一點點都沒有由他流露至秦姨娘那兒,訓斥和處置起秦姨娘來沒有一點看在諭哥的份上,顧及諭哥的臉面。這種欣賞也好,不顧及也罷,都是自上而下的父子綱常。我認為徐令宜對徐嗣諭態度的改變是在秦姨娘去世,謹哥出生,諭哥接受了生母的不堪和來自十一娘的善意,慢慢走出內心的陰霾,變得陽光,成為一個寵弟狂魔,對侯府和自己的未來有自己的安排,從這時候起徐令宜對徐嗣諭開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明明更優秀的他卻不得不為世子讓路的愧疚和無可奈何。相對應的,徐令宜每每對諄哥表現出來的不滿,也不是說不喜歡這個人,而是諄哥這樣子的資質和能力,未來真的能勝任永平侯,支撐起永平侯府嗎?我覺得這種擔憂也同樣是基于家族的延續,而非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喜愛或者不喜。事實上,徐令宜從來沒有想要動搖徐嗣諄永平侯府繼承人的念頭,諭哥就不說了,就是對謹哥的培養也從來都是超脫永平侯府之外的,沒有將他當作侯府的未來去培養。而且徐令宜對兒子們的培養,謹哥排第一,諄哥就是妥妥的第二,騎馬、庶務可以說得上是親力親為,在很多方面也會考慮到諄哥的立場和體面。徐令宜為諄哥做的,比諭哥只多不少。
圖片采自《錦心似玉》
唯一能說得上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疼愛的,恐怕只有謹哥了。這種喜歡是在他還沒有來的時候就以一種期待的形式而存在,在他還是胚胎的時候就以陪伴的形態而存在,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以永不缺席的父親的形象而存在,在他前途的安排上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絕而存在。還會因為謹哥的出生和成長,徐令宜變得安定和開朗。如果說諭哥和諄哥是單向受父親的影響,那謹哥可以說是反向影響了他的父親。也只有謹哥和十一娘、徐令宜在一起的畫面才會有家庭的即視感,而非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