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日常生活中的發燒,如果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不要一上來就開始吃退燒藥,很多時候其實是不需要的,特別是對于寶寶而言,有時不能用藥的話,就需要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來退燒。至于說退燒的小偏方有哪些,快速退燒的推拿手法又是什么,其實文中是整理了相關信息,想了解的便可查看。
五分鐘快速退燒的小偏方
一般快速退燒的方法分文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一種是物理降溫,藥物治療主要是用布洛芬或對乙氨基酚等藥物,而物理降溫的方法比如多喝水、冰敷等,至于能夠快速退燒的小偏方有哪些,那么下文可進行了解:
1.玉米芯汁
玉米芯汁液有清熱、利尿、退熱的作用,在高燒不退時可以做為食療服用。用新鮮玉米芯150克,然后加水適量清水煎煮三次,過濾后取汁,每天3次,每次服用50毫升,服用2-3天即可退燒。
2.生姜退燒
生姜性溫,有很好的發熱、祛風以及散寒的作用和功效,是風寒感冒疾病的“治療神藥”。平時我們用生姜煮水喝,對于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燒患者來說,有很不錯的治療效果。因此生姜退燒,是生活中常見的快速退燒小妙招之一。
3.退熱貼
退熱貼是一種物理降溫的方法,通過水氣化吸熱的原理來幫助機體散熱,有一定的輔助退燒效果,比較適合低燒的孩子和老年人使用。另外,發燒伴有頭疼時也可以采取這個方法來幫助緩解。
4.酒精浴
用酒精降溫也是不錯的退燒方法,一般選用25%-50%酒精來擦拭身體的四肢、頭部、頸部、胸背部、腹股溝處等,來達到快速退燒目的。最好是每隔15分鐘就用酒精擦拭一下,嚴重者可縮短間隔,擦完后注意保暖,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以免著涼。
5.多喝水
在發燒期間,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水量,要比平時喝水更多一些,因為人們往往在發高燒的時候,身體會更加缺水,多喝水能夠幫助身體降溫,還能夠補充身體的水分,并且能夠有利于排泄體內的毒素。
6.熱水泡腳
低燒的的話,其實我們可以用熱水泡腳這個偏方,來達到退燒的目的。可以把熱水倒入泡腳桶,水溫要略高于平時,以最高能承受的熱度為宜,讓發燒者用熱水泡腳,水量要沒過腳踝。
7.水果降溫
在快速退燒的小妙招中,適當的吃一些水果對退燒也有幫助。不少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因此當感冒發燒時,可以適當的吃一些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增加身體抵抗力,有助于加速身體好轉。如蘋果、雪梨、香蕉、獼猴桃等,都是很適合發燒時吃的水果,并且對于發熱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8.按摩大椎穴
發燒患者按摩大椎穴是簡單快速的降溫療法,大椎位置:將頭往前傾,頸部與背部交界附近可摸到一凸出的最高點,此為第七頸椎,大椎就位在此處下方的凹陷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些退燒偏方,并不是適應所有發燒的患者,而寶寶或大人發燒,退燒的操作都是不同的。并且退燒前最好是明確原因,如果沒有明確原因就盲目的進行一些方法來退燒,往往是沒有用的,有時候可能就需要吃藥或打針才能退燒。
姜片退燒的小妙招
大家都知道姜片有溫熱驅寒的效果,所以也可以通過姜片來進行退燒,例如用姜片糊敷手腕,還有香菜蘿卜生姜湯、姜片敷腳、生姜泡腳、芝麻紅糖姜湯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具體如下:
1、姜片糊敷手腕:取生姜一片,洗凈,切成小塊;將姜放入蒜臼中。將姜搗成糊狀。在腕高骨和腕突骨處涂生姜膏,用醫用紗布固定。10分鐘左右,再測一次體溫,你會發現你的體溫開始下降了。半小時后會降到正常水平。
2、香菜蘿卜生姜湯:準備香菜、蘿卜、生姜、冰糖。香菜洗凈,去葉留根,取3根。生姜洗凈,切片,取2片。白蘿卜洗凈切片,取2片。香菜、姜片、蘿卜片,放入鍋中,加入冰糖,煮15分鐘。煮好后放在適中的溫度下給孩子吃。
3、姜片敷腳:發燒流鼻涕的時候,也可以用干姜片敷腳底,也有退燒的作用。如果沒有干姜片,可以將鮮姜切片,用吹風機吹干或者用微波爐烘干。晚上睡覺的時候取一片放在腳底,穿上襪子,第二天醒來就脫下來,可以明顯緩解流鼻涕的癥狀。
4、生姜泡腳:生姜中所含的姜酚能刺激血液循環,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能促進汗液的排出,從而達到退燒的效果。注意,這種方法不適合幾個月大的寶寶,因為生姜刺激性比較大,會刺激腳底。另外,生姜泡腳只適合感冒的人,不適合風熱感冒的人,容易加重病情。
5、芝麻紅糖姜湯:姜切兩片,蔥切兩片。蔥越靠近蔥根越好。鍋內放入清水500ml左右,中火煮十幾分鐘,將生芝麻碾碎放入碗中,再將適量紅糖放入碗中,用滾好的姜湯沖洗干凈放入碗中。溫熱后服用也能退燒。
姜是常見的調味料,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可用于退燒,按照以上的姜片退燒小妙招來退燒是有一定的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風寒感冒,但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不適合用姜進行治療。
快速退燒推拿手法圖解
通過推拿手法來進行退燒,主要是適用于寶寶,而大人的話進行某些推拿一般是沒用的,對于寶寶推拿退燒,也是適用于外感寒氣或熱氣所導致的發燒兒,常用的一個手法解析就有:
推坎宮100次
1、位置: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2、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3、操作: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鐘200~300次。
運太陽100次
1、位置:眉梢與眼角延長線相交處。眉后按之凹陷處。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環形運轉推動,稱運法。此法以順時針運為補,逆時針運為瀉。
3、操作:用中指指端運稱“運太陽”。運50~100次。
4、功用:開竅、醒神。
5、要領:運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要在體表旋繞摩擦推動,不帶動深層的肌肉組織。頻率為每分鐘80~120次為宜,運時向耳廓方向稍用點力。
開天門100次
1、位置:兩眉中間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3、操作: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腦、鎮驚、安神;
5、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為每分鐘2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