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濕疹?
濕疹是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炎癥性皮膚病,伴有明顯瘙癢,易反復發(fā)作。很多孩子都發(fā)生過不止一次的濕疹,特別是在嬰幼兒期,濕疹非常常見,常常由于瘙癢不適,引起嬰兒哭鬧不止,導致家長焦急萬分。
濕疹的原因?
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環(huán)境、接觸過敏原有關(guān)。
典型臨床表現(xiàn)
皮疹多為抓痕、炎性皮損(紅斑、丘疹、水皰、滲出和脫屑)、苔蘚樣變,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常見部位不同。
嬰兒期:皮疹分布主要位于面頰部、額部和頭皮,逐漸發(fā)展至軀干和四肢伸側(cè)。
兒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軀干和四肢伸側(cè),并逐漸轉(zhuǎn)至屈側(cè),如肘窩、胭窩等部位。
不典型臨床表現(xiàn)
毛周隆起、眼瞼濕疹、耳廓/耳后/鼻孔下裂隙、口角唇炎、外陰濕疹、乳頭濕疹、指尖濕疹/特應性冬季足、白色糠疹、甲溝濕疹、癢疹、丘疹性苔蘚樣疹、紅皮病。
濕疹的治療與預防
第1步:避免接觸過敏源和誘因
避免易過敏食物:雞蛋、牛奶、豆、魚、花生、檢查食物和濕疹嚴重程度的關(guān)系;
避免微生物和變應源的刺激:患兒應勤洗澡,去除汗液的同時,可皮膚表面變應原和微生物;
避免物理刺激,包括衣物、空氣干燥、護理用品等;
避免感染因素,發(fā)生細菌/真菌感染時,在明確感染后應針對性治療;
正常清潔皮膚可減少微生物定植,應避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避免搔抓,打斷“瘙癢一搔抓一瘙癢加重”的惡性循環(huán)。
第2步:保濕止癢
外用潤膚劑:如:凡士林油膏、硼酸氧化鋅冰片軟膏、復方爐甘石洗劑等,每天應做到足量和多次,保持24小時皮膚濕潤,這樣大部分濕疹就可以控制好了,緩解濕疹引起的瘙癢時可盆浴時加入次氯酸鈉,可抑制細菌活性。
第3步:抗過敏
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它是治療濕疹的首選外用消炎藥,在第1、2步完成后濕疹仍不能控制時采用。外用鈣調(diào)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及0.1%他克莫司乳膏,如發(fā)生在面部、皺褶處時可首先考慮選用。嚴重患者或伴有嚴重瘙癢或蕁麻疹的患者可給予二代抗組胺藥;>6個月的急性發(fā)作期患兒,如果患兒伴有嚴重睡眠障礙可給予一代抗組胺藥。
第4步:中醫(yī)療法
急性期:皮損無滲出者:可以清熱止癢類中藥洗劑外涂或濕敷,常用的有復方爐甘石洗劑、止癢消炎水。皮損有丘皰疹、水皰滲出者,以清熱燥濕止癢之溶液劑濕敷,如皮膚康洗液,復方柏液。
亞急性期:皮損有少量滲出者,以清熱收斂止癢的洗劑外用,如:青鵬軟膏、丹皮酚軟膏。
慢性期:活血化瘀,潤膚止癢,如:消炎廯濕藥膏、冰黃膚樂軟膏等。
第5步:紫外線療法
年齡較大的兒童也可以考慮紫外線療法,但6歲以下兒童應避免全身紫外線治療。
第6步:濕疹繼發(fā)感染
若原有皮疹有黃色痂、更紅,多會繼發(fā)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需短期使用系統(tǒng)性抗生素治療。
第7步:皮膚科醫(yī)生就診
若患兒經(jīng)過以上治療后,濕疹仍進行性加重,需及時皮膚科就診。
第8步:濕疹的預防
避免接觸過敏原和持續(xù)皮膚保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