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熱點#長期缺愛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登上了各大媒體的熱搜榜單,引起熱議。隨著大家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培養孩子這件事上也掌握了更多的科學觀念。孩子的成長不僅是要發育身體,還要成長心理,而長期缺愛的孩子無疑是很有可能有一定缺憾的。那么,缺愛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清楚吧。
1、熱點關注:長期缺愛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近年來,抑郁癥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有研究表明,2005年至2015年,中國10-24歲青少年和年輕人的抑郁障礙患病率顯著上升,逼近全球1.3%的患病率。與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抑郁癥更不容易被發現。當他們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時,背后往往不是個人,而是“沒被愛過,不懂愛”的父母和家庭。
快樂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快樂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愛的缺失大多是成長過程中的環境影響造成的。比如,童年的訴求被父母忽視,父母總是以索取的方式給予“回報”,以至于孩子的學生認為“做得好才能得到愛”……錯誤的教育模式導致孩子缺乏真愛的體驗,長大后會出現愛的缺失狀態。然而,在親密關系中,存在典型的馬太效應。越是缺愛的人,越得不到真正的愛。
愛不是給予你想要的,也不是無條件的犧牲。它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充分的尊重和明確的界限感。很多家長,一方面愛孩子,一方面又沒有尊重。一邊用手指著孩子壓制著,一邊不停地說:“我為你犧牲了那么多,你怎么能沒有良心!”孩子總覺得哪里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父母對自己無條件的付出充滿愧疚和自責。
2、缺愛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1)自我感動
就像一個人太餓了,突然看到食物眼睛會發光。缺愛的孩子,只要接受別人的一點點善意,就會感動。也許在別人眼里,愛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也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的好,接受別人對我的關心。孩子,能缺少愛情的人,認為愛情是“奢侈品”。只要他接受一點點,就會不知所措。他甚至會在腦子里編一部史詩劇,感動自己。正是這種觀念導致他們長大后處于“劣勢”。如果他們遇到好的婚姻,就能順利度過。他們最怕招惹“爛桃花”,很容易成為對方控制的對象。因為對方只需要付出很小的成本,就會被感動,堅定不移的跟著對方走。
(2)敏感多疑
愛情和安全感是一對如影隨形的好兄弟。如果a 孩子缺乏愛,安全感往往會喪失。所以他們會敏感多疑,看似冷漠,背后設下很多界限,讓你猜。一旦發現對方沒有猜到自己在想什么,就會生悶氣。而且這種孩子往往善于壓抑自己的欲望,看起來隨和,但實際上相當固執,很難聽取別人的意見。很明顯,有時候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但又太過自立,不愿意低頭。他們總覺得一開口就會被對方拒絕。敏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過了限度,往往會讓對方覺得有負擔,因為別人要一直照顧你的情緒,相處久了容易累!
(3)討好型人格
從小沒被好好愛過的人,往往希望通過關心別人來提升自我價值。這些孩子大多是“低自尊型人格”,習慣性的討好別人,看別人的眼色。如果你發現對方好像不太開心,你會敏感地想: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你沒有做好?下次,我會做得更好讓他開心!在他們的世界里,主角永遠是別人,其次才是自己。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引導,往往會很累,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