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文學家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5、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6、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7、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8、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9、譯文: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10、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11、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12、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13、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14、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15、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16、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17、擴展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
18、蘇軾由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
19、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20、詩詞賞析《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闕。
21、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
22、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
23、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24、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
25、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
26、“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
27、“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28、“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杰”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29、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30、換頭五句寫赤壁戰爭,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么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閑筆紛出。
31、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杰”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32、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33、蘇軾在這里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復雜的。
34、“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
35、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郁。
36、“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37、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38、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壯歌。
39、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