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元代地圖(元朝時期的世界地圖)

shiyingbao

元朝的疆域面積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時代之一,和清朝鼎盛時期的疆域不想上下。不過元朝的疆域到底多大呢?目前的爭議非常大,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和譚其驤主編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都把元朝的北部的疆域畫到了北冰洋,然而沒有任何史料證明元朝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西伯利亞。而目前對于元朝疆域的爭議,也主要在于西伯利亞這塊。版本

 

譚其驤版本的元朝全圖(最北到了北冰洋)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元朝也就是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建立的朝代,建立之初,蒙古四大汗國已經(jīng)分裂,而南宋還沒有滅亡。1276年,元朝滅南宋,疆域到達(dá)了鼎盛。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因為許多人把四大汗國疆域算進元朝,實際上四大汗國和元朝相互獨立,互不相干。

 

分裂之前的蒙古帝國

 

分裂后的蒙古各國

那么如何來計算元朝的面積呢?我們可以根據(jù)元朝版圖上之前存在的國家來計算。元朝版圖上曾存在的國家大概就是蒙古國(本部)、西夏國、吐蕃、大理、金國、南宋。他們的面積分別是蒙古國350多萬平方公里,西夏國77萬平方公里,金國360萬平方公里,南宋200萬平方公里,大理72萬平方公里,吐蕃240萬平方公里左右,如果在加上了西域東部地區(qū)大約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元朝的面積大約為1329萬平方公里。當(dāng)然元朝曾經(jīng)設(shè)置了征東行省和緬中行省,這兩個行省處于半獨立狀態(tài),他們的面積算上的話,元朝的面積就大約在1400萬平方公里了。

元朝的疆域面積到底多大?實事求是,不要完全相信教科書上的地圖

蒙古興起之前的各國

元朝的版圖和清朝的版圖相比,各有千秋。他們的主要差別主要在于蒙古高原和西域,清朝能夠完整控制西域200萬平方公里土地,而元朝只能控制30萬平方公里;在蒙古高原,清朝時期的布里亞特蒙古地區(qū)已經(jīng)被俄羅斯占領(lǐng),因而貝加爾湖附近地區(qū)沒有能夠統(tǒng)治,而元朝則能夠完整統(tǒng)治蒙古高原。在其他地區(qū),大致差不多,另外,元朝在東南控制了澎湖群島,但是沒有進入臺灣島;清朝在臺灣設(shè)立了臺灣府。

  

有緬甸和朝鮮版的元朝版圖

至于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和譚其驤主編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都把元朝的北部的疆域畫到了北冰洋,可以說沒有什么有力的證據(jù),猜想的成分偏多。根據(jù)宋朝的史料記載,遼國曾經(jīng)向西伯利亞派遣一支探險隊,這支隊伍最終到達(dá)了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最終因為天氣和物資原因沒有深入。在古代,游牧民族幾乎不能到達(dá)西伯利亞地區(qū),貝加爾湖已經(jīng)是蒙古高原各族認(rèn)為的“酷寒之地”了,更別說去西伯利亞建立統(tǒng)治。

元朝的疆域面積到底多大?實事求是,不要完全相信教科書上的地圖

臺灣版的元朝地圖

郭沫若和譚其驤之所以將元朝的疆域畫到北冰洋,主要是受郭守敬在全國建立觀測站的影響。元朝時期,郭守敬在全國建立了27個觀測站,其中最北的在北海,兩人均推測北海就是北冰洋。然而,根據(jù)《元史·天文志》記載,“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影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根據(jù)推測,北海大約在北緯63度左右,也就是貝加爾湖一帶,中國古代文獻一般都把貝加爾湖叫做“北?!?,因此,元朝疆域最北在貝加爾湖一帶是合理的。

我們通過明朝版圖也可以推測元朝的版圖。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大部分版圖,只有蒙古依然被蒙古人控制。從明朝版圖來看,蒙古地區(qū)的韃靼、瓦剌等部族的北部邊疆也在貝加爾湖一帶,距離北冰洋的太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