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午安康 | 劃“粽”點!粽子這樣吃,不發胖還養生→

shiyingbao

端午時節,粽葉飄香

五谷的滋味化作的香甜

仿佛家鄉的味道

深深刻在每個人味蕾里、記憶里

聊起粽子

是否會勾起你胃里的“饞蟲”呢?

從養生的角度講,粽子是藥膳的一種。包裹粽子的葉子多是竹葉或粽葉,有很好的藥用功能。《本草綱目》曰:“糯米,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痘瘡。”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它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虛、止虛汗之功,一般健康人群能適當食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粽子的。中醫認為,端午節后便進入夏季最熱的月份,由于苦夏難耐,上火中暑現象容易發生,而此時吃粽子可以起到解暑的效果。但粽子也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多吃則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哪些人不適合吃粽子?

粽子怎么吃才能不發胖又養生?

讓我們一起劃“粽”點啦

醫學指導:

劉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中醫師

這三類人吃粽子需謹慎

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通常人們吃的時候還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胃腸道病患者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不易消化。蒸熟后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會在胃里停留很長時間。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人若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心血管病患者

肉粽和豬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屬油膩食品。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這樣食粽更養生

原料選擇

選擇低GI食材,例如燕麥、大米、綠豆、紅小豆、蕓豆等來替代一些白糯米,不僅能讓粽子的口感層次更豐富,營養價值更高,最主要的是升糖指數沒那么高。至于餡料,可以選擇油脂少、更健康的瘦肉,還可以再加一些胡蘿卜、筍干等膳食纖維高的蔬菜。

選對時間吃

首先吃粽子一定要吃熱乎的,不怕胃不好消化,其次想吃粽子,最好放在中午飯當主食吃,大家都知道粽子的主要是糯米,糯米是最難消化的。消化一個粽子需要很長時間,甚至要幾個小時。中午攝入的話有足夠多的時間將粽子消化。

適量食用

粽子的主料是糯米,當主食吃是天經地義的。加上為了讓它更好吃,還額外加了不少糖和油脂,致胖能力杠杠的。所以,吃粽子的時候中等大小一個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當零食吃哦~

豐富搭配

吃粽子前先吃點蔬菜,或喝點牛奶、豆漿等,非常有助于緩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吃過油鹽粽子之后,不建議再喝湯水,也不要喝甜的飲料,這時候應該喝一些茶水或者檸檬水來調和一下,減少熱量和脂肪的囤積。

粽后茶水推薦

山楂去滯茶

材料:山楂15克,炒麥芽10克,砂仁10克,陳皮5克;

做法:上四味藥物放入茶壺,開水浸泡代茶服用。也可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食用粽子后服用。脾虛濕重者可加藿香10克,腸道濕火者可加布渣葉15克。

佛手消食茶

材料:佛手5克、山楂5克、陳皮3克、普洱茶適量;

做法:開水沖泡即可。

烏梅湯

材料:烏梅30克,山楂25克,甘草10克,陳皮5克,洛神花5朵,冰糖60克,桂花少許;

做法:將上述材料洗凈后置入鍋內,加入水1500毫升,浸泡2~3小時,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半小時,即可飲用。

本期封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