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豆制品都包括哪些?

shiyingbao

以大豆或其他豆類制作的豆制品主要包括兩大種類,一類是非發酵豆制品,如豆腐、豆腐腦、豆腐干、豆腐皮、豆漿、腐竹等;另一類是發酵豆制品,如豆鼓、豆腐乳、臭豆腐等。日常消費量最大的是豆腐、豆漿和豆腐干。種類繁多的豆制品風味獨特,可制作成深受人們喜愛的各種菜肴。就豆腐而言,其外觀潔白如玉,口感細嫩滑潤,味道香醇鮮美,可以和蔬菜、蘑菇、雞蛋、冬筍、海參、火腿、豬肉、雞脯肉及各種佐料一起,經燒、炒、煎、燉、煮、涼拌而烹飪加工成種種色香味俱佳的名吃,如麻婆豆腐、芙蓉豆腐、砂鍋豆腐、香椿拌豆腐等。無論是在家庭飲食還是在餐館宴席上,由豆制品烹飪制作的各色菜肴,都經常被人們選中作為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豆制品種類繁多,豆腐、腐乳、腐竹、豆漿……都是國人喜歡的美食,吟詠豆制品的詩也多種多樣。

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綠豆、豌豆、蠶豆等豆類為主要原料,經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數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漿凝固面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

分類:

豆制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即發酵性豆制品和非發酵性豆制品。發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發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它雜豆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經鹵制、炸鹵、熏制、干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漿、豆腐絲、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素火腿等。

豆制品的營養及注意問題:

豆制品的營養主要體現在其豐富蛋白質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與動物蛋白相似,同樣也含有鈣、磷、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含有維生素Bl、B2和纖維素。而豆制品中卻不含膽固醇,因此,有人提倡肥胖、動脈硬化、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患有害者多吃豆類和豆制品。對健康群體而言,營養來源單一是不可取的,豆制品可以做為蛋白質的來源之一。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豆制品雖然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但也并非人人皆宜,患有以下疾病者都應當忌食或者少吃:

(1)消化性潰瘍:嚴重消化性潰瘍病人不要食用黃豆、蠶豆、豆腐絲、豆腐干等豆制品,因為其中嘌呤含量高,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整粒豆中的膳食纖維還會對胃粘膜造成機械性損傷。豆類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蘇糖和棉子糖,雖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而消化吸收,但可被腸道細菌發酵,能分解產生一些小分子的氣體,進而引起嗝氣、腸鳴、腹脹、腹痛等癥狀。

(2)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3)腎臟疾病:腎炎、腎功能衰竭和腎臟透析病人應采用低蛋白飲食,為了保證身體的基本需要,應在限量范圍內選用適量含必需氨基酸豐富而含非必需氨基酸又低的食品,與動物性蛋白質相比,豆類含非必需氨基酸較高,故應禁食。

(4)糖尿病腎病: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并發癥是糖尿病腎病,當病人有尿素氮潴留時,也不宜食用豆制品。

(5)傷寒病:盡管長期高熱的傷寒病人應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但在急性期和恢復期,為預防出現腹脹,不宜飲用豆漿,以免產氣。

(6)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發作時,可飲用高碳水化合物的清流質,但忌用能刺激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豆漿等。

(7)痛風:痛風的發病機理是嘌呤代謝紊亂,以高尿酸血癥為重要特征。該病多見于富裕家庭中,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風。食物蛋白質多與核酸結合成核蛋白,其中核酸分解為嘌呤,繼而分解為尿酸。因此在急性期要禁用含嘌呤多的食物,其中包括干豆類及豆制品,即使在緩解期也要有限制地食用。

(8)半乳糖及乳糖不耐受癥:由于這些病人體內缺乏與半乳糖和乳糖分解、代謝有關的酶,在飲食上應忌食含乳糖的食物。豆類食品中的水蘇糖和棉子糖在腸道分解后可產生一部分半乳糖,所以,嚴重患者應禁用豆制品,以免加重病情。

(9)苯丙酮酸尿癥:這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先天性代謝缺陷病。對這種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依靠食用特制的低苯丙氨酸食品來控制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濃度,同時注意禁食或少用富含蛋白質的豆制品和動物性食品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