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位每日都掌廚燒飯的人,各種各樣的廚房小工具也買過許多了(例如不一樣的牌子的削皮刀買過十幾把這類事我不要四處說的),就來分亨一部分自己用下來感覺最稱手也最常會用到的吧。這種美物全是屬于“錦上添花”款的——盡管用廚房的基礎款工貝也能做到目地,但是有了這種美物更有“專物專用”的快樂,工作效率高。無論正在裝潢或是現已入住了,還可以添幾種這種的小工具,做起菜來心緒也會輕快許多。
1.砧板
許多盆友喜愛用這種 的四色菜板:
優勢是不一樣的材料區分清楚,超強扭轉了家人不記得分開生和熟菜板的問題。但缺陷也多:尺寸很小,放只雞非常容易漏血水,切個豇豆都放不下;非常容易留刀紋;不太好受力,剁骨頭害怕使勁兒。
近日買的新菜板叫作「朝日 抑菌菜板」,特有合成材料的,日本產。長這樣:
很好用!強度適度,切菜舒適,也不易損傷刃口。本身是抑菌材料,并且不吸水、干得快,不易長霉或滋長細菌,非常衛生。夠大,長如大蔥、寬如冬瓜的材料都方便快捷處理。
話說回來,傳統的菜板常有哪些弊端?竹砧板非常容易長霉、強度太高傷刃口;鐵木砧板同樣強度太高,且非常容易開裂;椴木菜板材質太軟,非常容易掉木渣混進材料里。目前這種特有合成材料的菜板是我感覺較好用的了。
2. 力康壓蒜器
用到蒜蓉蒜汁的菜有很多,比如吃個餃子面條涼菜。
這款瑞士力康的,是我用過的各種各樣的壓蒜器里面手感最好的。
這款雖然219的價格有點小貴,但它的壓蒜孔周圍是有類似刀片的凹凸設計的,而不像宜家19.9那款就是平平的孔。如果你手勁兒比較小,對比起來用的時候就會發現力康非常省力,并且能最大程度防止蒜汁的噴濺。
3.擂缽
“擂”是一種用刀切和其他工具都不能替代的做菜方式。擂菜就是把食材各種搗各種碾壓各種弄得不成形狀,讓其本身變成充分吸收調料味道的完美載體。由于少了金屬刀具的切割步驟,食材也不容易被氧化。適合擂缽的像擂茄子、擂辣椒皮蛋等菜式,大多也是比較適合夏天的開胃菜。做起來很簡單。
注意要找那種紋路比較清晰的、碗底比較深的,這樣擂起來比較方便。
4.密封保鮮袋
試過很多牌子之后,選了「」的中號作為家中常備。因為它的密封效果最好,湯湯水水不會漏,味道也不會跑。尺寸合用,還比保鮮盒節省空間。
保鮮袋能用來裝很多東西,比如容易干又容易潮的面包、一次沒吃完的零食、泡椒之類的調料等等,也可以用來腌肉。
但市面上不太常見,價格也略高。如果你不嫌麻煩,袋子可以用洗潔精洗干凈晾干重復使用。
5. 削皮刀
除了切末刨屑之外,去皮也是日常逃不開的操作。削個蘋果土豆這類硬質食材,菜市場兩三塊的削皮刀基本能勝任。但是面對番茄、桃子的這種軟且多汁的食材的時候,對刀刃的要求比就較高了。普通削皮刀可能一刀下去,皮沒削掉還把番茄按出個坑出來,弄得汁液四濺很狼狽。
最左邊的是力康的最新款,是我現在使用率最高的一個,它是削軟皮的,刀口很鋒利,而且只會削下來薄薄的一層番茄皮,不會破壞番茄肉。中間三個也是同品牌比較早一點的款式。
右下角的圓形的是 的,刀刃也還不錯。形狀看起來比較新奇,但是我個人覺得并不是那么趁手,還是長形的有把手的會比較好握,而且這款有點容易在里面積水。
6.專業廚房濕紙巾
從小被教導說,剛做完飯要“順手”拿濕抹布擦一下灶臺,這樣灶臺就能保持干凈的狀態了。但我覺得“順手”實在是悖論……剛做完飯難道不應該立刻去吃嗎嘛?而且每次擦完灶臺抹布也要及時清洗,不然會油膩膩臟兮兮的。
直到我開始用妮飄的廚房濕紙巾,買回來第一天就用了半包,把灶臺、案板、餐桌、甚至是冰箱的角角落落都擦了個遍!去油污效果很好,使用起來也便捷,質地柔軟,深入各種縫隙。簡直是指哪打哪,隨抽隨用,用完就扔,“順手擦灶臺”這件事也變得合理了很多~
妮飄的這款在京東、淘寶、一號店都能買到,大一些的超市也有售。別的品牌例如心相印、維達等等也有類似產品,不過據說妮飄的這款含有銀離子,清潔效果會更好一些。但這款主要是針對油污,對于有點兒染色的污漬臺面還是無能為力的。
7. 刨刀
在外面吃到的意面、燉飯、沙拉上,一層奶酪屑能給食物本身加成不少。想在家做,你只需要一把刨刀
想重點推薦的上圖這種擦孔更細的。在比較正規的刨刀分類里面,它應該被叫做 。基本適用于一切需要磨碎的材料。我主要用來磨芝士,尤其適用于硬質芝士(Hard ),比如在西餐中應用非常廣的帕瑪森芝士()。
軟質芝士也可以磨,但是在磨碎芝士的同時也會有一些軟質芝士粘在擦孔上面,容易造成浪費。
愛烘焙的人常用的檸檬皮屑,巧克力屑也完全可以搞定。當然你要用它來代替前文說到的研磨器來磨姜蒜什么的也不是不行,其他功能可以根據你的需要發揮想象咯。
這種孔粗一點的刨刀刨出來的形狀比較偏片狀。還是用帕瑪森芝士來試驗效果:
孔徑大小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我覺得細孔版本的使用機會更高。
但宜家的那種四面刨絲的我個人是不太推薦的。操作起來不太順手,還很容易刨到自己!
品牌的話推薦,是美國一個專業做刨刀的品牌。各種尺寸和擦孔式樣的刨刀都有,chef們一般都會根據需求備上幾只。價格當然也比較高,淘寶上同樣有代購。
8. 研磨器
姜末也很常用,比如調個姜汁吃大閘蟹、拌個涼菜。末切的不細,味道就會不夠足。其實一個研磨器就能搞定,搓起姜末來你就會發現,不僅節省時間,還很有快感。
這里推薦的研磨器,淘寶十幾塊,比起幾塊錢的雜牌,材質要好很多,形狀也更好握,搓起末來穩定很多。一對比,使用體驗真的升了好幾個檔次,爽!
研磨器當然不是只能用來搓姜,硬度不是很高的食材都可以用它來磨碎,做嬰兒輔食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還有很多日式菜譜會用到的蘿卜泥也可以用它來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研磨器用的時候手捏的那部分會磨不到,略浪費一點點。
9.絲瓜絡
即使再不甘愿,吃過飯你總還是得洗鍋洗碗對嗎?洗碗布好不好用,對情緒影響力非常大!影響力最大的標淮只有一個,也就是「不粘油」。檢查一塊洗碗布沾不粘油的最好方式也就是刷一下下盛過葷油的碗碟。
常常在商場見到所謂「不粘油」的洗碗海棉,我都心不死地買回去使用,殊不知用不幾回就會扔。
這兒跟大家強烈推薦媽媽最愛的絲瓜絡!也就是老絲瓜制品,幾元錢就能在某寶買到!家鄉的菜市場也常有賣,一二塊錢一長條,還可以弄斷分多次用。經常讓父母幫我帶,旁人家孩子讓父母帶好吃的我讓父母帶洗碗的...再度說明自個會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