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干葛,甘葛,葛條根,雞齊根,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 中藥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塊根。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葉片枯黃后到發芽前進行。把塊根挖出,去掉藤蔓,切下根頭作種,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曬干或烘干。廣東,福建等地切片后,用鹽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后曬干,色較白凈
功效與作用:解肌退熱;發表透診;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主外感發熱;頭項強痛;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溫病口渴;消渴??;泄瀉;痢疾;高血壓;冠心病
使用方法:外用:適量,搗敷。內服:煎湯,10~15克;或搗汁。 用藥宜忌 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侗静菡罚浩湫詻觯子趧訃I,胃寒者所當慎用?!侗静輳男隆罚合娜毡硖摵苟嘤燃?。 藥材處方 《傷寒論》葛根湯,治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太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治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脈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 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堕愂闲悍健飞楦鸶鶞蝹疁匾?,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升麻,干葛(細銼),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全幼心鑒》治癍疹初發,壯熱,點粒未透: 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睹穾熂灧健分螣岫鞠卵?,或因吃熱物發動:生葛根二斤;搗取汁一升,并藕汁一升,相和服。
《廣利方》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頓服?!妒セ莘健分伪囚?,終日不止,心神煩悶: 生葛根,搗取汁,每服一小盞。 《傷寒類要》治妊娠熱病心悶: 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 《補缺肘后方》治卒干嘔不息: 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許?!肚Ы鸱健分尉谱聿恍眩?葛根汁一斗二升,飲之,取醒,止。 《補缺肘后方》治食諸萊中毒,發狂煩悶,吐下欲死:煮葛根飲汁?!堆a缺肘后方》治服藥失度,心中苦煩: 飲生葛根汗大良。無生者,干葛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逗幽厢t學院學報》9(4):203;1965,治急性腸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4000毫,煎煮40分鐘,去渣,置藥汁鍋于火爐上保持適當溫度(以不致燙傷為度)。另以1市尺見方之10層紗布墊4塊,浸以藥液后,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續熱敷,每次1小時,每天2至3次。《肘后方》治金瘡中風,痙欲死: 搗生葛根一,細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搗末,溫酒調三指撮,若口噤不開,但多服竹瀝,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 各家論述 張元素:用此(葛根)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即非太陽藥也,故仲景治大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 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知葛根非太陽藥,即陽明藥。
太陽初病,未入陽明,頭痛者,不可便服葛根發之,若服之是引賊破家也,若頭顱痛者可服之。李杲:干葛,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圣藥也?!毒V目》本草十劑云,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陰經藥,兼人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侗静萁浭琛犯鸶?,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之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隔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放主諸痹。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看,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侗静輩R言》葛根,清風寒,凈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嘗觀發表散邪之藥,其品亦多,如麻黃拔太陽營分之寒,桂枝解太陽衛分之風,防風,紫蘇散太陽在表之風寒,藁本,羌活散太陽在表之寒濕,均稱發散藥也,而葛根之發散,亦入太陽,亦散風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蘇,防,辛香溫燥,發散而又有損中氣之誤也;非若藁本,羌活,發散而又有耗營血之虞也?!渡褶r經》謂起陰氣,除消渴,身大熱,明屬三陽表熱無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傷風傷寒,溫病熱病,寒邪已去,標陽已熾,邪熱伏于肌腠之間,非表非里,又非半表半里,口燥煩渴,仍頭痛發熱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熱可也,否則舍葛根而用辛溫(如麻,桂,蘇,防之類),不惟疏表過甚,而元氣虛,必致多汗亡陽矣。
然而葛根之性專在解肌,解肌而熱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諸書又言能發汗者,非發三陽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發風溫在經之汗也,實乃發三陽寒郁不解,郁極成熱之汗也。 又如太陽汗出不徹,陽氣怫郁,其人面色緣緣正赤,躁煩不知痛之所在,短氣,更發汗以愈,宜葛根湯治之,郁解熱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諸書言發汗者此也?!侗静菡犯鸶么苏撸闷錄錾?,雖善達諸陽經,而陽明為最, 以其氣輕,故善解表發汗。凡解散之藥多辛熱,此獨涼而甘,故解溫熱時行疫疾,凡熱而兼渴者,此為最良,當以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端幤坊x》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錢,能理肌肉之邪,開發腠理而出汗,屬足陽明胃經藥,治傷寒發熱,鼻干口燥,瘧疾熱重。蓋麻黃,紫蘇專能攻表,而葛根獨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涼,能鼓舞胃氣,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虛熱渴,酒毒嘔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蜃艚∑⑺?,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陽氣郁遏于脾胃之中,狀非表癥,飲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發熱如火,以此同升麻,柴胡,防風,羌活,升陽散火,清肌退熱,薛立齋常用劑也。若金瘡,若中風,若痙病以致口噤者,搗生葛根汁,同竹瀝灌下即醒,干者為末,酒調服亦可。
痘瘡難出,以此發之甚捷?!侗窘浄暝犯鸶p浮,生用則升陽生津,熟用則鼓舞胃氣,故治胃虛作渴,七味白術散用之。又清暑益氣湯兼黃柏用者,以暑傷陽陰,額顱必脹,非此不能開發也?!侗窘浭枳C》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栝蔞但FU陰律,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陽氣,而能兼擅二者之長,故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看(葛根湯證),太陽被下,利遂不止,脈促喘汗者(葛根芩連湯證)咸用之。蓋兩者之利,為陽盛于外,不與陰交,陰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陰氣,使與陽浹,得曳以上行,則非但使利止,并能使陽之遏于外者,隨胃陽鼓蕩而散矣?!端庒t學叢書》葛根,斑疹為必用之藥,亦并非已見點不司用,痧麻均以透達為主,所懼者是陷,豈有見點不可用之理惟無論痧麻,舌絳且干者,為熱入營分,非犀,地黃不辦,誤用葛根,即變證百出,是不可不知也。又凡傷寒陽陰癥已見,太陽未罷,得葛根良。太陽已罷,純粹陽明經癥,得葛根亦良。惟溫病之屬濕溫及伏暑,秋邪者不適用,此當于辨癥加之注意。若一例橫施,伏暑,秋邪得此,反見白,則用之不當之為害也?!侗静菡x》葛根,氣味皆薄,最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傷寒論》以為陽明主藥,正惟表寒過郁于外,胃家陽氣不能散布,故以此輕揚升舉之藥,捷動清陽,捍御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陽舒展,所以葛根湯中仍有麻黃,明為陽陰表寒之主藥,非陽明里熱之專司,若已內傳而為陽明熱,則仲景自有白虎諸法,非葛根湯之所宜用。
其葛根黃芩黃連湯方,則主陽明協熱下利,貌視之,頗似專為里有實熱而設,故任用芩,連之苦寒,則葛根似亦為清里之品;抑知本條為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之變,邪熱因誤下而入里,里雖宜清,而利遂不止,即以脾胃清陽下陷之候,葛根只以升舉陷下之氣,并非為清里而設,此皆仲師選用葛根之真旨。由此推之,而知《本經》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過,降氣迅速,故雖飲多而渴不解,此藥治之,非特潤燥,亦以升清。又主嘔吐者,亦以胃氣不能敷布,致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嘔吐。而僅知為清胃生津,甘潤退熱之普通藥劑,則似是實非,寧獨毫厘之差,真是千里之謬矣。
摘錄于:《中華本草》
葛根
拼音名:Ge Gen
英文名:Root of Lobed ,Root of , Root,
別名:干葛,甘葛,葛條根,雞齊根,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
中藥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塊根。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葉片枯黃后到發芽前進行。把塊根挖出,去掉藤蔓,切下根頭作種,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曬干或烘干。廣東,福建等地切片后,用鹽水,白礬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黃熏后曬干,色較白凈。
原形態
野葛,多年生落葉藤本,長達10米。全株被黃褐色粗毛。塊根圓柱狀,肥厚,外皮灰黃色,內部粉質,纖維性很強。莖基部粗壯,上部多分枝。三出復葉;頂生小葉柄較長;葉片菱狀圓形,長5.5~19厘米,寬4.5~1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有時淺裂,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兩邊不等,背面蒼白色,有粉霜,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葉盾狀著生,卵狀長橢圓形,小托葉針狀。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冠藍紫色或紫色;苞片狹線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萼鐘狀,長0.8~1厘米,萼齒5,披針形,上面2齒合生,下面1齒較長;旗瓣近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有兩短耳,翼辯狹橢圓形,較旗瓣短,常一邊的基部有耳,龍骨瓣較翼瓣稍長;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莢果線形,長6~9厘米,寬7~10毫米,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卵圓形,赤褐色,有光澤。花期4~8月,果期8~10月。
甘葛藤,藤本。根肥大。莖枝被黃褐色短毛或雜有長硬毛。三出復葉,具長柄;托葉披針狀長橢圓形,有毛;小葉片菱狀卵形至寬卵形,有時3裂,長9~21厘米,寬8~18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圖形??偁罨ㄐ蛞干?;小苞片卵形;花萼鐘狀,長1.2~1.5厘米,萼齒5,披針形,較萼筒長,被黃色長硬毛;花冠紫色,長1.3~1.8厘米。莢果長橢圓形,扁平;長10~12厘米,寬1~1。2厘米,密被黃褐色長硬毛。種子腎形或圓形?;ㄆ?~9月,果期8~10月。
藥材性狀
野葛根完整的多呈圓柱形。商品常為斜切,縱切,橫切的片塊,大小不等。表面褐色,具縱皺紋,可見橫向皮孔和不規則的須根痕。質堅實,斷面粗糙,黃白色,隱約可見l-3層同心環層。纖維性強,略具粉性。氣微,味微甜。
粉葛根呈圓柱形,類紡錘形或半圓柱形,有的為縱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除去外皮的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質堅硬而重,纖維性較弱,有的呈綿毛狀,富粉性。以塊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少為佳。
藥理作用
對心血管的作用:對腦循環的影響:麻醉狗以電磁流量計直接測量腦動脈血流量,經頸動脈注射葛根總黃酮0.1~0.5毫克/千克,腦血流量增加87.7%-134%,如股靜脈注射總黃酮10~30毫克/千克,腦血流量流量增加約20%;高血壓病人肌內注射總黃酮200毫克,約53%的病人腦血流量有改善,血管阻力和流入時間減少。
對冠脈循環的影響:以動脈導管插入麻醉狗左冠狀動脈回旋支以測量冠脈血流量,經動脈注射總黃酮1~2毫克/千克,血流量增加102%-120%,血管阻力下降50%,靜脈注射也有一定有作用;乙醇浸膏的作用和總黃酮相似,葛根能治療心絞痛可能與此有關。
對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給大鼠腹腔或皮下注射葛根乙醇浸劑10克/千克對因靜脈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時的側枝血流,并減少與心肌耗氧有關的血流動力學參數,這均有益于治療心肌缺血。
對心臟收縮力和頻率的影響:葛根素0.1,3μmol/L能阻斷異丙腎上腺素對離體兔心房肌和豚鼠氣管的正性變時性和負性變力性作用,對心房肌β1受體的選擇性強于對氣管條的β2受體。但也有認為葛根素對α,β受體均無作用,其作用機制不是通過腎上腺素受體。
對微循環的影響:小鼠靜脈注射葛根素52毫克/千克可減輕局部滴注腎上腺素所致的腸系膜微動脈收縮,血液流速減慢和流量減少的微循環障礙。
對中樞神經的作用:解熱作用:葛根醇浸劑2克/千克灌胃,對疫苗發熱的兔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改善學習記憶:葛根醇提物3.6克/千克灌胃,或葛根總黃酮1.5克/千克灌胃,對小鼠跳臺法試驗,均能對抗東莨菪堿所致小鼠記憶獲得障礙及40%乙醇所致的記憶再現障礙,也對抗東莨菪堿降低小鼠大腦皮質和海馬乙酰膽堿含量及海馬膽堿乙酰轉移酶的活性,這可能是葛根改善學習記憶的作用機制之一。
平滑肌解痙:大豆素對小鼠離體腸管有解痙作用,并對擴抗乙酰膽引起的痙攣,其作用與罌粟堿相仿,是為葛根的有效成分之一。
藥材毒性
小鼠口服醇浸劑干粉10克及20克/千克,連服3天,未見毒性反應,口服醇浸劑2克/千克/天連續2月,實質性器官無病理改變。醇浸劑干粉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1±0.12kg/千克。葛根素150毫克/千克 對胎鼠無致畸作用,葛根素注射液對雄性生殖細胞無致突作用。
鑒別方法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野葛根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栓內層為4~5列細胞,排列緊密,外側細胞含有少量草酸鈣方晶,內側偶見石細胞,石細胞類方形,類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32~66μm,壁厚。異形維管束排列形成1~3個同心環。射線較窄,4~5列細胞,韌皮部與木質部徑向寬度之比為1:1~2,韌皮部具少數分泌細胞,內含紅棕色塊狀物,形成切向不規則的條狀,晶鞘纖維眾多。木質部導管密集,徑向輻射狀排列,直徑38~115μm。晶鞘纖維眾多。薄壁細胞中充滿淀粉粒。
粉葛根皮層內側石細胞偶見,類長方形,類方形,直徑25~74μm,壁薄,紋孔清晰。異形維管束排列成3~5個同心環。韌皮部與木質部寬度之比為1:8~10。木質部大部為薄壁細胞,導管及纖維束較少。導管直徑26~127μm。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
取葛根粉末0.5~1克,加乙醇25毫升,80℃熱浸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點于濾紙上,噴灑1%三氯化鋁乙醇液,干燥后在紫外光燈下(254nm)顯藍色熒光,用氨水熏后顏色更亮。(檢查異黃酮)
薄層色譜:取上述提取液蒸去乙醇,殘渣加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去雜質,水液蒸干,用乙醇溶解后作供試液;另以葛根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一甲醇(8:2)展開,晾干,在紫外光(254nm)下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熒光斑點。
商品規格
野葛根為統貨,鮮時切成塊或片。
粉葛根一等:粉白色,斷面顯環紋,粉性足,纖維少。剖瓣長13~17厘米,中部直徑5厘米以上。二等:表皮貨白色。斷面色白,有環紋,纖維較多,有粉性。中部直徑1.5厘米以上。間有斷根,碎破小塊。
性味與歸經
甘;辛;平
脾;胃;肺;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
解肌退熱;發表透診;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主外感發熱;頭項強痛;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溫病口渴;消渴??;泄瀉;痢疾;高血壓;冠心病
使用方法
外用:適量,搗敷。內服:煎湯,10~15克;或搗汁。
用藥宜忌 藥材處方 各家論述 摘錄于
《中華本草》
“葛根”圖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