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急性肝炎效驗良方

shiyingbao

急性肝炎有黃疸型和無黃疸型之分,屬于中醫"黃疸""脅痛"范疇,以目黃、身黃、尿黃為特征。多因脾胃素弱,加之飲食不節或嗜好飲酒,又外感時邪,以致濕郁熱蒸,脾失健運,肝失疏泄而發病。

方一 家傳三根三草湯

【主治】:急性肝炎

【方藥】:虎刺根15~40g,胡頹子根15~40g,虎杖根15~35g,陰行草15g,黃毛耳草20~50g,地耳草15~4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加減】:便秘加重虎杖根;脅痛者重用八月札;口苦口干尿黃者,加白茅根、車前草;遷延不愈加醋鱉甲、野丹參;氣血虛弱加北黃芪、野靈芝。10天為一療程。

【編按】:方中陰行草宣透濕熱以利膽,虎杖根下行利濕以清肝,二藥配伍,宣瀉并用,善能清利濕熱而退黃;虎刺根、地耳草、黃毛耳草清熱解毒、除濕利水兼能散瘀為輔;胡頹子性涼味淡功在調和肝脾又能解毒為使。諸藥合力,使濕熱瘀毒之邪從二便而出,全方藥性平和,利濕不傷陰,祛邪不傷正,臨床運用,屢獲良效。本組32例中治愈(黃疸消失,尿轉清,各種不適癥狀消失,實驗室指標正常)26例好轉(黃疸及各種癥狀基本消退,實驗室指標好轉)4例,未愈2例。[晏友金,何月兆.家傳三根三草湯治療急性肝炎32例[J].江西中醫藥,2005,(09):59]

方二 清肝湯

【主治】:急性肝炎

【方藥】:雙花20g、連翹12g、大青葉20g、敗醬草15g、梔子12g、茵陳30g,車前子30g、柴胡12g、郁金12g、陳皮12g、半夏12g、茯苓30g、甘草10g。

【加減】:高熱(>38℃)者重用柴胡25~30g,熱退后仍改用12g;口苦粘膩者加龍膽草12g、澤瀉12g;納呆加焦三仙各12g;谷丙轉氨酶持續不退者加五味子20g。

【用法】:上藥加水浸泡30min后急火煎沸后改用慢火煎取藥液300ml,藥渣加水再煎取200ml。兩次煎液混合后分早晚二次飯后服。每日1劑,直至自覺癥狀消失,肝功能化驗各項指數正常后,用上方加丹參30g,再進10~15劑以鞏固療效(15歲以下兒童上方用量減半)

【編按】:方中雙花、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雙花含有纖維糖,能促進肝細胞蛋白代謝,且具有消炎、解毒作用;大青葉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敗醬草能解毒消癰,其所含揮發油及黑芥子苷等成分,有降絮降酶,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防止肝細胞變性、壞死;梔子能清熱利濕退黃疸;茵陳可除濕清熱退黃,所含揮發性精油,有擴張膽管,排出膽汁,降絮降酶,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車前子有清利濕熱,助退黃之功;柴胡有降熱抗病毒,保肝利膽的作用;郁金可清心解郁,大量應用能促進血液中的白蛋白升高,糾正蛋白倒置;陳皮、半夏、茯苓有理氣健脾燥濕止嘔之功;甘草除調和藥性外,還有護肝作用。諸藥相伍療效滿意。168例患者經治療全部獲愈,其中連續服藥25劑痊愈者86例,服40劑痊愈者65例,服50劑痊愈者17例。[周旭,王淑葉.清肝湯治療急性肝炎168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0,(08):23-24]

方三 赭石山藥紅糖粥

【主治】:急性肝炎消化道癥狀明顯,對于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嚴重者。

【制用法】:取代赭石10-30g,加水久煎(60分鐘以上)后,棄藥渣,取上清藥液,倒入大藥鍋中,摻加清水,然后放入切好的生山藥小片適量,文火慢煮,煮成稀粥后,再加入適量紅糖調勻,即可服食。此為1天用量,可視病人的情況酌情增減。

【注意事項】:1、煮粥時,盡量用大砂鍋,并注意攪拌,勿使山藥沉底煮焦,若煮焦即棄之勿服,可用鋁鍋,但忌用鐵鍋。

2、實在無生山藥者,可用中藥房干山藥片代之,注意選質凈無蟲主者。

3、代赭石水煎液呈暗紅色,在藥粥中摻入紅糖,即可將代赭石本色掩蓋。對于有厭惡紅色藥液心理的病人,制粥過程避開病人,詐稱紅色本系紅糖顏色,可防病人服后發生神經性嘔吐及其它因心理因素所致的不良反應。

4、可在三餐飯前服用,既能防止聞飯味即惡心、飯后必嘔吐,久服之且可增進食欲;亦可在惡心嘔吐發作前或發作時服用,可獲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惡心嘔吐之功效。

5、部分病人服后大便次數增多,可減代赭石用量;腹瀉嚴重,又無嘔惡者,則不用代赭石,僅用山藥加紅糖制粥即可。

【編按】:此粥作飲食調治,病人皆在3天內惡心嘔吐消除,3-5天即能使食欲恢復正常,大大縮短了病程。[赭石山藥紅糖粥用于急性肝炎飲食調治,李偉,中國民間療法,1998-04-28]

方四 退黃散

【主治】:急性肝炎

【方藥】:黨參、連翹各10~20g,白術、秦艽、柴胡、梔子、白蘚皮各5~15g,茵陳20~60g,黃芪、紫草、金錢草10~3Og,赤芍10~6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加減】:惡心加半夏;黃疸重而持續時間長者加三七、丹參;消化道癥狀重者加用10%葡萄糖和維生素C。

【編按】:本方中黨參、白術、黃芪有調節免疫作用;連翹、厚樸柴胡具有抗肝細胞壞死作用;茵陳、赤芍、紫草、金錢草、梔子、白蘚皮均有消炎利膽作用。全方則有調節免疫,減輕肝細胞腫脹,防止肝細胞壞死,增強膽汁排泄作用,因而黃疸消失快,病毒易清除,不易形成慢性,且無任何不良反應。小兒黃疸消退時間為5~10d.成人為10~20d,淤阻型和重型肝炎黃疸消退時間為30~35天。轉氨酶復常時間,小兒多數在20天復常,成人多數在30天復常。2個月后均正常。[朱勤厚.退黃散治療急性肝炎200例[J].陜西中醫,1996,(07):316]

方五 清肝湯

【主治】:急性肝炎

【方藥】:半枝蓮40g,茵陳30g,紫金牛、石見穿、水蜈蚣、白花蛇舌草各20g,白術、枳殼、茯苓、藿香各15g,雞內金、甘草各10。

【加減】:脅下疼痛者加八月札、元胡各15g;脘腹脹甚者加厚樸、白豆蔻各10g(后下);便溏者加苡仁20g。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編按】:58例患者經過治療全部治愈,療程最短者20天,最長者60天,癥狀全部消失,肝功能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其中28例HBsAg陽性者轉陰,轉陰時間22例為30天,6例為60天。[陳純章.清肝湯治療急性肝炎58例[J].陜西中醫,1996,(07):316]

方六 清肝利膽退黃湯

【主治】:急性肝炎

【方藥】:茵陳、蒲公英各30g,梔子、龍膽草、柴胡、車前子、澤瀉、郁金、大青葉各15g。

【加減】:腹脹噯氣者加枳殼、木香各15g,嘔吐者加半夏、竹茹各15g;便秘者加大黃30g(后入);脅下疼痛加丹參、澤蘭各15g。

【編按】:方中茵陳、梔子主入肝經,清熱利濕退黃;龍膽草苦寒清熱燥濕為清肝膽濕熱要藥;車前子、澤瀉利尿退黃;大青葉、蒲公英清熱解毒;柴胡、郁金舒肝理氣活血。藥理研究證實:茵陳、柴胡有抗肝炎病毒作用;大青葉對HBsAg有抑制作用;梔子、龍膽草、蒲公英有利膽保肝作用,龍膽草還可降低轉氨酶;車前子、澤瀉則能利尿,促進膽紅素排泄。110例患者經過治療全部治愈,服藥時間最長者21天,最短者6天癥狀消失,肝功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其中有4例HBsAg陽性者2例轉陰。轉陰時間分別為15天和21天,其余2例未繼續堅持服藥治療。[宋光謙,胡子水.清肝利膽退黃湯治療急性肝炎110例[J].陜西中醫,1996,(01):30]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偏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視頻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效驗精方,簡便效廉,對癥擇方,屢試屢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