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清熱解惑的最佳選擇,既可做要吃,也可做成飲食搭配,那么寶寶是否適合吃山藥呢?寶寶消化不良吃山藥好嗎?山藥的功效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快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消化不良吃山藥好嗎
寶寶消化不良可以嘗試吃山藥。小兒厭食癥以食欲缺乏,厭倦、拒絕進食為特點,同時伴有形體消瘦、腹瀉或便秘、大便干燥、嘔吐、哭鬧愛動等。這種癥狀,可以歸入中醫學“納呆”的范疇。“納”是容納,指胃的受納作用。“納呆”就是說胃的受納功能呆滯、降低了。小兒厭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飲食沒有節制、饑飽無度、家長喂養不當等,都會使孩子的脾胃失調出現厭食。
〖偏方1〗山藥2根,蒸熟后去皮,碾成山藥泥,加入一把熟面粉和適量白糖攪勻,搓成山藥面團,分成2等份,將2份山藥面團用2片保鮮膜包住,搟壓成約06厘米厚的方形餅,然后拆去保鮮膜,在兩層餅之間依次鋪上棗泥餡和山楂糕,切成小塊,裝盤,蒸熟。
〖偏方2〗山楂20克(切片),大棗10枚,雞內金2個,白糖少許。先把山楂片和大棗烤焦,呈現黑黃色,加雞內金和白糖一起煮水給孩子喝。每天2次或3次,連服2天。
孩子不吃飯,做父母的是又氣又急又心疼,與其強迫喂養造成他對吃飯更抵觸,不如做點山藥糕,幫助孩子開開胃。做法:取山藥2根,蒸熟后去皮,碾成山藥泥,加入一把熟面粉和適量白糖攪勻,搓成山藥面團,分成2等份,搟壓成約06厘米厚的方形餅,然后在兩層餅之間依次鋪上棗泥餡和山楂糕,切成小塊,裝盤,蒸熟。有些孩子吃得少卻喝得多,尤其吃飯時總得喝點水才行,同時還伴有小便短黃、大便偏干、煩躁不安,這屬于脾胃陰虛型小兒厭食。當脾胃陰液不足,失去了濡潤作用,胃里的虛火就會擾亂胃受納和脾運化的功能,這時需要滋養脾胃,幫助其消化運轉。
山藥的功效
一、清熱,解毒。
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①《滇南本草》: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疬。
②《生草藥性備要》;能消癰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瘡,去皮膚血熱。
③《本草備要》:養血止渴。
二、治疥癬。
④《重慶堂隨筆》: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癥。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
治外感發熱咳嗽,腸炎,菌痢,麻疹,腮腺炎,敗血癥,瘡癤腫毒,闌尾炎,外傷感染,小兒痱毒。
制成涼茶,可預防中暑、感冒及腸道傳染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