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寶寶都很喜歡吃輔食,輔食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寶寶吃輔食可以鍛煉他們牙齒的咀嚼能力,也能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那么,寶寶先吃蛋黃還是肉泥呢?還有,添加輔食的原則有哪些?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先吃蛋黃還是肉泥
嬰幼兒吃蛋黃的最佳時間,需根據其食欲和消化能力而定,一般可以在生后7-8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蛋黃。如果有過敏,則可能需要更晚一些添加。添加時需由少到多逐漸添加,不可一次性喂養過多。
通常情況下,嬰兒5-6個月以即可逐漸的添加輔食,可先從米粉開始,之后逐漸添加菜泥、肉泥、蛋黃。因蛋黃較蛋白過敏概率較低,且蛋黃含有卵磷脂、蛋白質和豐富的鐵元素,營養價值高,更適合該年齡段的孩子。
添加蛋黃時應由少到多逐漸添加,一般在嬰兒消化功能正常,大便正常時添加,可將其搗碎放入米粉中,若3-5天未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可再逐漸增加喂養量。
同樣,給寶寶嘗試肉類也沒有絕對順序,我們可以從豬肉泥開始,一方面經濟實惠,容易獲得,而豬肉比牛肉更容易煮爛;另一方面紅肉富含的鐵比白肉高,如瘦豬肉的鐵含量是雞肉2倍,青魚的3倍多。隨后可以嘗試雞肉泥、魚蝦。有家長想從魚給寶寶嘗試,因為魚肉更嫩一些,這也可以的。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再嘗試魚蝦、蛋類的時候需要小心,注意觀察。
雖然研究發現,推遲嘗試容易過敏的食物不能預防寶寶過敏,但如果寶寶剛吃輔食就發生過敏反應,可能會導致影響寶寶的輔食添加進程,家長也可能備受打擊。所以,可以給寶寶先嘗試不容易過敏的,尤其過敏體質的寶寶,接受良好,沒有不適,就可以嘗試其他輔食了,包括可能出現過敏的食材,如果嘗試魚蝦、蛋類等食材確實出現了過敏反應,如全身過敏皮炎,需要回避該類食材3個月以上。
添加輔食的原則
1、從一種到多種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只能給寶寶吃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待嘗試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讓寶寶嘗試另一種。切忌千萬不要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增加好幾種輔食,這樣很大可能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
2、從稀到稠
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還沒有長出牙齒,媽媽應該給寶寶喂流質食品,再逐漸添加半流質食品,最后發展到固體食物。可以按照從菜湯、果汁、米湯過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過渡成軟飯、小塊的菜、水果及肉的添加法來給寶寶添加輔食哦。
3、從細到粗
寶寶食物的顆粒要細小,口感要嫩滑,菜泥、果泥、蒸蛋羹、雞肉泥、豬肝泥等泥狀食品是最合適輔食添加初期的寶寶食用的。在寶寶快要長牙或正在長牙時,媽媽可以把食物的顆粒逐漸做得粗大。
4、從少量到多量
每次給寶寶添加新的輔食時,一天最好只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比如:加蛋黃時先給寶寶喂1/4個,三四天后寶寶沒有什么不良反應,而且在兩餐之間無饑餓感、排便正常、睡眠安穩,再增加到半個蛋黃,以后逐漸增至整個蛋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