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參考:
大蒜性溫,陰虛火旺及慢性胃炎潰瘍病患者慎食。
排毒清腸,預防腸胃疾病。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病毒,清除腸胃有毒物質,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
①治療細菌性痢疾。大蒜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療效亦明顯。用法:一灌腸法:先用生理鹽水500~800毫升洗腸,再以經水浴加溫至37~38℃10%的大蒜浸出液100毫升,于10分鐘內緩緩注入肛門內,囑患者忍耐15~30分鐘后排便。每日1~2次,3日后可改為每日1次,6~10次為一療程。此法的缺點為肛門直腸及回盲部有燒灼感,初次灌腸時可出現腹痛,但均為一過性。孕婦忌用。日服3~4次(10歲以上兒童每次10毫升,10歲以下每次5毫升,2~3歲每次2.5毫升)。觀察數百例,平均治愈率為95%以上,體溫平均1~2日降至,正常,里急后重平均2~5日消失,大便平均2~4日恢復正常,一般不致引起便秘。據臨床及實驗觀察,紫皮蒜較白皮蒜殺菌及抑苗作用強,新鮮的比陳舊的效力好。對用大蒜保留灌腸治療的130例急、慢性菌痢患者,治療后行乙狀結腸鏡檢查,病變完全恢復正常者126例(96.9%),平均時間為6.3日,證明大蒜灌腸治療在促使遠端結腸病變愈合方面有特殊效果。此外,據實驗室觀察,痢疾桿菌在大蒜培養基中,經較長時間后對大蒜的適應能力便逐慚增高,并產生明顯的抗藥性;至于痢疾患者在應用大蒜口服或灌腸治療中,尤其是較長期的治療中能否產生抗藥性,尚需進一步觀察。
②治療阿米巴痢疾。用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100毫升(37~38℃)作保留灌腸,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同時每日取紫皮生大蒜一顆,分三次生食。治療100例,平均住院時間為7天,治愈率88%,實踐證明,紫皮大蒜較白皮大蒜效力大。治愈病例,為了防止復發,在癥狀消失后,仍須繼續食紫皮蒜1~2月。
百度百科:大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