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可通過婦科檢查、超聲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激素水平檢測、宮腔鏡檢查等方式診斷。診斷方法的選擇主要與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年齡、生育需求等因素相關。
1、婦科檢查:
婦科檢查是初步篩查手段,通過雙合診可發現子宮增大、質地變軟等體征。醫生會詢問月經史、異常出血情況,初步判斷是否存在內膜異常增生的可能。對于絕經后出血患者,婦科檢查能排除宮頸病變等干擾因素。
2、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子宮內膜厚度和結構,是診斷的重要依據。排卵期子宮內膜厚度超過12毫米需警惕增生可能。超聲還能觀察內膜回聲是否均勻,鑒別息肉、肌瘤等器質性病變。
3、組織病理學檢查:
診斷性刮宮獲取子宮內膜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金標準。通過顯微鏡觀察腺體結構和細胞異型性,可明確增生類型(單純性、復雜性或不典型增生)。分段診刮能確定病變范圍,指導后續治療。
4、激素水平檢測:
檢測血清雌孕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斷內分泌狀態。長期無排卵導致雌激素持續刺激是常見誘因。對于年輕患者還需檢測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等,評估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
5、宮腔鏡檢查:
宮腔鏡能直視宮腔形態,準確定位病變部位并取材。對于超聲提示局灶性增厚或反復出血患者尤為重要。檢查同時可進行針對性活檢,提高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
確診子宮內膜增生后需建立長期管理方案。建議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高脂飲食,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調節內分泌。補充維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可能改善內膜健康。定期復查超聲監測內膜變化,絕經后女性每年應進行婦科檢查。出現異常出血需及時就診,未生育患者應咨詢生殖專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