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并非必須手術才能治愈,手術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常見手術方式有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椎間盤切除術、腰椎融合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1、椎間孔鏡術:
通過直徑約7毫米的工作通道完成操作,局部麻醉下將內窺鏡置入椎間孔區域,使用微型器械摘除突出髓核組織。該技術對肌肉韌帶損傷小,術后次日可下床活動,適合單純性椎間盤突出伴神經根壓迫患者。需注意術后3個月內避免彎腰負重。
2、椎間盤切除術:
采用后路椎板開窗方式顯露椎管,直接切除壓迫神經的突出髓核及部分退變椎間盤組織。適用于合并椎管狹窄或鈣化的患者,術中可同時處理增厚的黃韌帶。術后需佩戴腰圍4-6周,存在鄰近節段退變加速的風險。
3、腰椎融合術:
在切除病變椎間盤后植入Cage融合器并輔以椎弓根螺釘固定,實現病變節段的骨性融合。主要適用于椎間盤源性腰痛合并節段不穩的患者,可有效維持椎間隙高度。術后6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需警惕假關節形成等并發癥。
4、人工椎間盤置換:
用高分子材料或金屬制成的人工假體替代病變椎間盤,保留手術節段的活動度。適應癥為年輕患者的單節段退變,要求終板結構完整。術后需循序漸進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長期隨訪可能出現假體磨損或下沉。
非手術治療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方案,急性期需嚴格臥床2-3天,硬板床上采用仰臥位屈髖屈膝姿勢。癥狀緩解后可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麥肯基療法訓練,重點加強腹橫肌和多裂肌的力量。日常保持正確坐姿,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搬運重物時采用下肢發力方式。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適度游泳可減輕椎間盤壓力,水溫不宜低于28℃。出現馬尾綜合征表現或進行性肌力下降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