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怎么辦 孩子完成作業效率慢怎么辦

shiyingbao

首先,還是要培養習慣和學會自律。

相信許多家長都經歷過:

喊了好幾遍寫作業,可孩子就是挪不動身,能把人氣暈;

陪孩子寫作業,一道簡單題就是想不明白,能把人氣瘋。

那么孩子為什么不愛寫作業,寫作業的時候,又為什么就是喜歡磨蹭和拖延呢?

實際上,不管孩子是在飯前寫作業,還是在飯后寫作業,都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苦惱”的關鍵。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培養習慣和設定計劃。

比如,孩子的語文不太好,那么這個學期和這個月份,父母就應該引導著孩子,制定一份給語文科“補強”的計劃。

既然要加強學習,按時完成每天的查漏補缺任務,就得先把當天的作業完成。

這樣一來,孩子的身上肩負了學習壓力,對于寫作業的事情,自然就會懂得充分利用碎片時間:

能完成的盡快完成,實在不會的盡快請教父母。

等到后來,孩子養成了習慣,每天在飯點兒前后,就算是家長不催促不吼叫,他自己也就習慣了自律去學習了。

其次,就是不要給孩子布置過多的作業。

否則孩子每天回到家里,都需要面對怎么寫也寫不完的額外作業,那么他盡快完成學校作業,開啟另一項學習任務的動力,又在哪里呢?

所以在很多高學歷家庭,因為父母總是自鳴得意地給孩子布置過量甚至是超量的作業任務,孩子反而越來越喜歡走神、開小差,一有機會,就會抱著能玩一會是一會兒的心態,讓父母感覺煩躁不已。

其實就現在小學到初中的課程內容來說,不管是哪一門課,只要是孩子和父母付出了一定的有效學習時間,并完成了適量的考題練習,肯定是能順利掌握的。

而如果在此之上,不斷給孩子反復增加課時和作業量,那么非但起不到促進孩子學習的目的,反而會讓孩子開始變得叛逆和厭學,以至于放學回家后寫作業時,完全就提不起興趣和動力。

那么這些家長這樣的“輔助教育”方式,就完全起不到正面的積極作用。

最后,關鍵還是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不管是決定飯前寫作業,還是想要飯后再學習,歸根到底,不是取決于家長的固執己見,而是要看孩子們的身心狀態。

如果孩子每天放學時間很早,五點以前就能回到家里,那么提前寫完作業再吃飯,自然是無可厚非;但如果學校里還要組織延時服務,孩子們回到家里就已經六點半了,那么這時候再要求孩子必須先寫作業,無疑是不近人情的。

估計連孩子快餓癟了的肚皮,都不會答應。

總之,孩子在家里寫作業的狀態和習慣,主要還是靠父母的以身作則和陪伴關愛。

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有條件和有精力的父母,不妨陪著孩子一起:

孩子完成自己的作業,父母則在旁邊繼續自己的工作,這樣在相互促進下,孩子肯定也會逐漸提高效率和集中精力。

但如果身為父母,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永遠都是自顧自地玩手機,那么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喜歡拖延磨蹭,也就不足為怪了。

歸根到底,父母就是孩子在家里最好的老師,孩子最后教成什么樣,肯定都是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