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烤活女(生烤活女的圖片)

shiyingbao

李一(1918-1941年),女,饒陽縣北師欽村人。1941年農歷正月初九,陰云密布,寒風凜冽。凍得人們透不過氣來。來自二、四、六區的兩千多名群眾,懷著沉痛的心情,聚集在鄒村為李一烈士舉行追悼大會。

大會開始了,人們壓抑在內心的悲憤驟然爆發。六區婦救會主任張金鳳同志致悼詞時悲憤交加,嗚咽地說不出話來,她本來打算在大會上控訴敵人的滔天罪行,號召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為李一烈士報仇,可是,要說的話都被自己和與會群眾的淚水淹沒了。人們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誓死為烈士報仇!”追悼會變成了向敵人討還血債的誓師大會,雷鳴般的口號聲經久不息。

李一同志是在追悼會的前三天,正月初六被日寇燒死的,犧牲時年僅23歲,她短暫的一生平凡而又偉大。

李一出生在饒陽縣北師欽村的一個農民家庭里,她3歲喪父,母親把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對她關懷備至。李一長到六七歲的時候,慢慢懂得了母親把自己拉扯成人不容易,所以從來不讓母親生氣,自小就知道幫助母親操持家務,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她11歲上學,學習成績優良,15歲小學畢業后就幫著母親種地,性情爽朗,愛說愛笑平易近人,時常幫助孤寡老弱干活,不怕臟不怕累,因此,人們都夸贊李一是頂好的姑娘。

1937年“七·七”事變的炮聲,震怒了中國人民。李一看到有很多有志青年為了抵抗日寇侵略,紛紛走向抗日戰場,叔伯哥李文光(抗日戰爭前的老黨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某部師長)也時常給李一講抗日道理,她受到了熏陶和啟發,思想進步很快,決心跳出家庭的小圈子,參加抗日工作。開始,母親不同意她離家抗日,后經李一百般安慰和勸導,終于打動了母親,同意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8年李一參加革命后,在饒陽縣第六區婦救會工作,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擔任了六區婦救會主任。她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帶領六區婦女全力以赴支援前線,做軍鞋,磨米磨面,照顧傷病員。她從不以領導者自居,做什么工作都是帶頭干,所以很多群眾說:“跟著李一干革命,越干越有勁?!?/p>

為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李一經常深入到各村婦女識字班宣傳抗日政策,指導文化學習,在六區各村李一親自指教過的學生是數不清的。

她帶領婦女破路隊,白天挖交通溝,夜間破壞敵人交通,有時到幾十里以外的滄石路去破路,使敵人的圍剿計劃不能得逞。有力地支援了我游擊隊的抗日活動。

李一同志和群眾親如一家,一有空就幫助群眾做活,一邊勞動一邊做群眾工作,群眾都十分信賴她。1939年民主建政時,六區群眾一致選舉李一同志為參加縣參議會的六區區代表。

1941年日寇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饒陽南部地區更是敵人圍剿的重點,于農歷正月初六,敵人糾集了武強、深縣、安平和饒陽四縣敵偽軍兩千五百多人,對我六區一帶進行分進合擊。當時饒陽縣委和縣政府正在耿口村開會,得到情報后縣委馬上組織轉移,剛到深縣北史村,敵人就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根據當時的嚴重情況,縣委果斷地指示分散突圍。李一剛沖出村口,被敵人一顆子彈擊中,腿部受了重傷,鮮血順著大腿往下淌,再也走不動了。婦救會組織干事要背她走,她堅定地說服了同志,要她趕快突圍,以免遭受更大損失。

李一同志托著受重傷的腿爬到一堵墻根下,正在埋藏文件的時候被敵人逮捕了,敵人拷打逼問李一,要她說出公糧在什么地方,干部藏在哪里,李一同志鎮定自若,大義凜然,敵人窮兇極惡地用皮鞭木棍打得李一遍體鱗傷,棍子打斷一根又一根,李一同志用威嚴的目光逼視敵人,用大罵回答敵人,敵人氣急敗壞,使出了更殘忍的手段,用兩輛大車扣在一起,把李一同志放在當中,澆上煤油用火燒,邊燒邊問,一時火光沖天烈焰騰空,烤得周圍的敵人都不敢向前,然而李一同志在熊熊大火中卻視死如歸,仍以破口大罵回答敵人。表現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和堅不可摧的斗爭精神。李一同志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六區黨政軍民懷著悲憤和崇敬的心情,在慘案發生以后,即把李一同志安葬在沃堤村西,并舉行了莊嚴隆重的追悼大會。

李一同志殉難后,每年清明節,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去給李一烈士掃墓,為了永久懷念這位堅貞不屈的女戰士,人們在她的墳墓周圍栽種了整齊的長青樹,行行樹苗青青綠綠被人們命名為“李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