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武漢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楊健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健
俗話說“3歲看老”,嬰幼兒的早期發展對其一生都有重要影響。6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2018-2023年養育照護框架進展報告:反思和展望》,強調兒童生命最初幾年的發展對于其改善終身健康、營養和福祉是不可替代的。
報告強調,從懷孕到3歲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超過80%的神經發育發生在這段時間。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為健康的一生確定了軌跡,不但可以改善兒童生存狀況,還有助于促進他們茁壯成長和健康發展。干預的重要領域包括:1.讓兒童及其照顧者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照顧者的身心健康會影響他們照顧孩子的能力。2.提供充足營養,包括孕期媽媽的營養。懷孕期間,母親營養狀況影響著她和胎兒的健康;孩子出生后,母親的營養狀況持續影響母乳喂養和養育的能力。3.確保兒童及其家庭所處的環境安全,包括身體危險、情緒壓力、環境風險(如污染等),以及對食物和水的獲取。4.提供早期學習機會,家長或照護者應認識到嬰兒與其環境中的人、地點或物體的每一種互動都有助于大腦發育,并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5.照顧者及時、適當地注意、理解和響應孩子的各種信號。
武漢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健教授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上述報告意義重大,特別是報告呼吁加大投資,支持兒童身心健康和情感發展。當前,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對0~3歲嬰幼兒各個方面的重視遠遠低于預期。嬰幼兒的早期發展需要充分提供兩種營養:一是物質營養,二是精神營養,兩者缺一不可。人在出生前只完成了極小一部分大腦的發育,0~3歲是大腦急劇增長、分化的階段,新生兒的大腦重量約350克,到4~5歲就增長到1280克左右,接近成年人的90%。這一階段大腦的發育速度約為身體發育的3倍。所以0~3歲所需的物質營養中最為重要的是大腦營養,此外還有免疫力、骨骼肌肉營養等。但目前我國0~3歲物質營養供應還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還沒有形成一套針對嬰幼兒的系統、可執行的科學營養指南。很多家長不能根據0~3歲兒童的身體發育、心理發育、大腦發育的特點,科學搭配營養。另一方面,嬰幼兒的精神營養供給不足,需要極大地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所謂“3歲看老”主要是指孩子的精神營養供給。0~3歲的大腦發育會有“先入為主”的特點,要把好的音樂、藝術、文化等精神營養優先提供給孩子,搶先占領大腦陣地,才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楊健教授表示,必須認識到兒童早期發展影響孩子的終身健康和幸福,甚至可能影響到下一代。但目前大家對0~3歲孩子的早期發展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據楊健估計,大城市中只有15%左右的家長接受兒童健康發展方面的教育,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早期該如何發展都是懵懵懂懂。家長們必須認識到兒童的健康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軀體健全無殘缺;二是良好的心理狀態,恐懼、焦慮、不良習慣、心理疾病都說明孩子心理上是不健康的;三是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人是社會性動物,離不開社會交往。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吃好穿好就夠了,忽略了孩子的社會發展需求。隨著城市高樓大廈的普及,很多孩子出現了“兒童高樓綜合征”,即因為高樓大廈、防盜門的存在,0~3歲的孩子十分缺乏與同齡小朋友的交往。為此,楊健建議,年輕的家長學一學兒童營養學、兒童心理學,積極參加一些社區活動或兒童健康發展的培訓講座,為兒童早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p>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