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1日電(王忻)近年來,益生菌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共同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
益生菌和乳酸菌不能劃等號
《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顯示,超6成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區別。
《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益生菌是指一類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量時,可對人體健康發揮有益作用,如調節腸道菌群、促進營養物質吸收、調節免疫等作用。但乳酸菌一般是指能發酵糖并主要生成乳酸的細菌的總稱,它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微生物分類名稱,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有一些乳酸菌甚至可能對人體是有害。只有健康功效經過科學驗證過的、特定的乳酸菌菌株才可以稱為益生菌。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樣
市場上的益生菌產品,有是活菌型的,有的是死菌型的。《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顯示,60%的消費者認為有活菌的益生菌產品健康效果更好。
《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益生菌應當是活菌,死菌不屬于益生菌。大多數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優于相應的死菌。但死菌的代謝產物和細胞成分可能有一定健康益處,比如多糖、短鏈脂肪酸等物質都是對健康有益的。
活菌數越多,益生效果越好?不一定!
市場上的益生菌產品活菌數、菌量不一,很多消費者都認為活菌數、菌量越多的產品越好。《科學認識益生菌》指出,益生菌的作用跟劑量有關,攝入足夠劑量的益生菌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但不同的菌株其發揮健康作用的劑量不同。
對于同一益生菌菌株而言,在一定范圍內,高劑量的效果優于低劑量,但也不是劑量越高越好。對于不同菌株的益生菌,由于發揮健康作用的劑量不同,因此不宜通過比較活菌數來衡量其益生效果優劣,還是應該以臨床證據為準。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