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柳州男子排出一米長蟲體!醫生提醒:這種食物慎入口

shiyingbao

日前,一男子到柳州市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門急診化驗室體液窗口檢查。他將自帶的標本交給醫務人員。只見塑料袋里,是一條正在蠕動的蟲體,攤開后有一米長。

01

一米長蟲體

從患者體內出來的,究竟是什么蟲呢?

檢驗人員將蟲體從塑料袋中取出,置于托盤,測量長寬。

該蟲體長約一米、直徑約3毫米,呈乳白色稍黃,蟲體前端較細,逐漸向后變寬變扁,略呈方形。

對蟲體的形態學分析及蟲體孕節墨汁染色壓片后發現,該孕節子宮分支較整齊,每側分支數目較多,在15—30支左右。

通過以上特征,檢驗人員確定,該蟲體為牛帶絳蟲。

02

吃半熟食物惹的禍

與患者及接診醫生溝通后,檢驗人員發現,該患者食用過半生不熟的牛雜類食物。也正是這個不良飲食習慣,導致患者感染絳蟲病。

電話回訪患者時,檢驗醫學科的醫務人員進行了健康宣教,指導他避免再次感染絳蟲病。

找到寄生蟲蟲體或蟲卵,是診斷寄生蟲病的金標準。柳州市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高度重視寄生蟲相關的形態學檢驗,通過加強科室人員寄生蟲檢驗理論技能培訓、實踐操作技能、引進新設備新技術和績效激勵等,使寄生蟲形態學檢驗能力和寄生蟲病的診療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該院寄生蟲檢出率不斷提高,檢出的常見寄生蟲有肝吸蟲、蟯蟲、蛔蟲等,也有鉤蟲、人芽囊原蟲等少見的寄生蟲,為臨床對寄生蟲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更為準確的方向。

03

嚴防“病從口入”

據醫生介紹,絳蟲又稱帶蟲,寄生在人體的有30余種。

成蟲大多寄生在脊椎動物的消化道中,需要1-2個中間宿主,人可以作為一些帶絳蟲的終宿主或中間宿主。

在我國,常見的有鏈狀帶絳蟲(豬帶絳蟲)和肥胖帶絳蟲(牛帶絳蟲)兩種。人是這兩種絳蟲的唯一宿主。

鏈狀帶絳蟲(豬帶絳蟲)成蟲寄生于人體小腸,引起豬帶絳蟲病;幼蟲寄生于人體皮下、肌肉或內臟,引起囊尾蚴病。目前,國內流行的地區主要在黑龍江、河北、云南和廣西等。

肥胖帶絳蟲(牛帶絳蟲)與鏈狀帶絳蟲形態和發育過程相似。

近年來,絳蟲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食物種類增多,人們食用未經徹底加熱的食物,或直接食用含有寄生蟲蟲卵的生鮮食物的概率增高,導致食源性寄生蟲病發病率上升,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醫生提醒,豬帶絳蟲病是食入生的或未燒熟的含有囊尾蚴的豬肉所致,牛帶絳蟲感染則與食入含有囊尾蚴的未煮熟的牛肉有關。

帶絳蟲病癥狀主要以消化道癥狀為主,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而囊尾蚴致病危害遠較帶絳蟲成蟲大,尤其是當囊蟲侵入腦部時,可出現顱內高壓型頭痛、嘔吐、視力障礙等,亦可出現癲癇發作、失明等癥狀。

因此,市民應改變不良衛生習慣,生熟分開,不吃生或未熟的豬、牛肉。嚴防“病從口入”,是食源性寄生蟲病的預防根本。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