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鴨血、豬血、雞血…到底臟不臟?能不能補血?答案震驚所有人…

shiyingbao

在我們人體中,鐵元素是一種必須存在的礦物質,它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服務于“紅細胞,而血細胞的主要成分就是紅細胞。

很好理解,也就是說影響紅細胞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鐵元素。

當我們身體中的血紅蛋白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這時候,就可能會出現貧血癥狀,比如常見的頭暈、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再嚴重點的話,可能還會出現心力衰竭、休克等狀況。

雖說引起貧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失血、凝血功能障礙等等,可生活中最常見的莫過于“缺鐵性貧血”。(ps:貧血原因診斷很重要,并非人人都是缺鐵引起的,建議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切忌自己妄下定論~)

這話當然不是小編的一己之見,而是有雜志實時報道過滴~

根據《柳葉刀》上曾經刊登過一篇關于貧血的文章,其中提到一個現狀:

“貧血癥影響了世界上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一半的病例是由于缺鐵。

通常孕婦、兒童、月經量大的女性、老年人、有腸胃疾病的人等更易患上缺鐵性貧血?!?/p>

一旦你發現自己是由缺鐵性病因引發的貧血癥狀,這時,雞血、鴨血、豬血、牛血、羊血.....等血制品,也就開始發揮其作用了!

就拿豬血為例,在《中國食物成分表2017》中就可以明確查到:“100克肥瘦均衡的豬肉中含鐵量為1.6毫克,蛋白質13.2克,同樣重量的豬血,卻含鐵9毫克,蛋白質12.2克。”

小編也是才知道,價格劃算且“不太起眼”的豬血,居然比豬肉的鐵元素還要多!

小編就算給動物血頒個“補血神器”的獎杯,恐怕一點都不過分吧~

“吃血”的好處,不只是補血

吃血的好處,除了含鐵較多,能補血之外,其實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好秘密”!

很多人,都不知道動物血有“液態肉”之稱,是因為其中的蛋白質含量和肉相差不多。

而含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中氨基酸的比例卻十分接近,不僅易被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卻遠低于那些肉類。(ps :也就是吃了不容易長胖,還有營養~)

更讓人意外的是,動物血中還含有一定量的卵磷脂,而卵磷脂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作用。

大家千萬別被這專業名詞嚇到了,你們只需明白,它有助于預防動脈硬化。

除此之外,有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吃動物的血,還有滑腸通便的作用。

這是因為動物血中的血漿蛋白,在人體腸道內消化分解后,那些未被消化的剩余殘渣,居然能吸附腸內的有害物質,一起轉化為糞便,排出體外,外送稱號人體污物的“清道夫”!

不得不說,市面上的動物血雖然價格不貴,但營養價值倒是真的很不錯呢~

動物血再好,這幾類人也不宜吃

大家千萬別覺得“動物血”好處多,就去一頓猛補啊~

畢竟,任何東西都并非人人適合,哪怕你真的貧血,也不可以瞎補,也得具體原因具體分析。

雖說,大部分人群的貧血原因之一是——缺鐵,但這并不意味著人人都能通過吃動物的血液,去進行補血。

以下這些人“吃血”,不但沒有益處,反倒對身體有害:

三、

哪種動物的血,營養價值最高?

很多人難免好奇,既然吃血好處這么多,那我們平時常吃的動物血液,到底哪個營養最好?

行,廢話不多說,說比咱就比,不在怕的!

鴨血、豬血、牛血、鵝血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基本超過12%,輕輕松松超過大家平時常吃的雞蛋。

而雞血、羊血蛋白質含量就稍顯遜色,只有7%左右,雖然比其他動物血低一點,但也比大家平時常喝的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多一、兩倍呢!

說到鐵的含量,豬血比不上市場上常見的雞血和鴨血(ps:因為各種原因,市場上比較少見到鵝血和牛血),不過血紅素鐵(即易被吸收的鐵)含量,豬血卻可以和鴨血相當,雞血略微遜色了一點~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靠動物的血液來實現補鐵效果,鴨血是首選,豬血次之,雞血只能排最后。

說到脂肪,豬血、鴨血、雞血、羊血、鵝血等動物血液都是較低的,脂肪含量能低到0.4%以下,跟平時吃的海蝦差不多。(ps:減肥人士、怕胖人士,你值得擁有~)

不過,以上提及的這些動物血雖好,但也不能天天吃,頓頓吃。

別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個“吃血”小指南: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建議每月吃2~3次,每次吃25克(生重)就夠了。

哪怕你再喜歡吃,也要控制一下自己,畢竟,凡事過猶不及~

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疾病情況的人,能不能吃血制品,能吃多少,建議最好是根據醫生建議去注意飲食。

還有,吃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

建議最好不要食用沒有煮熟的動物血,且在烹飪血制品的過程中,要注意烹飪方式,做法避免過于辛辣刺激,別只顧著口味好,而影響營養吸收哦~

最后,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你關心的人,亦或是愛”吃血臟“的朋友/家人,一起了解更多健康

參考資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