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骨骼生長的因素有哪些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得高一些,男孩子都像是韓國歐巴一樣,有著一雙大長腿。一個人的身高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這個人的骨骼的生長。如果骨骼發育的比較好,這個人的身高相對就會更高一些,如果骨骼發育不好,就會導致身高偏矮一些。那么是什么因素會影響到骨骼生長呢?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目錄
1吃什么促進骨骼生長發育
1、母乳
母乳中的鈣質最容易吸收,因此吃母奶的孩子骨骼發育較好。而好的容貌與骨骼的發育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骨骼的發育決定臉形及體形。那些窄小而緊縮的臉、擁擠的牙齒、凸起的前額、幾乎沒有下巴、圓的肩膀、凹陷的胸部,都是鈣質吸收不足所造成,非常影響一個人的外貌。而且現在的飲食大多是精制的食物,也容易造成我們的后代牙床畸形、牙齒過于擁擠。
2、維生素A、D、C和礦物質鈣、鐵、磷
維生素A、D、C和礦物質鈣、鐵、磷等是促進幼兒長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類、豆類、魚類、瘦肉等食品中含量豐富。
3、深色蔬菜
多吃深綠色與深黃色的蔬菜,最能幫孩子減少體內脂肪、增加骨密度,這些蔬菜里高含量的堿化礦物質(比如鉀離子)可以幫助骨骼發育。建議多給孩子吃花椰菜、菠菜、胡蘿卜、甜薯、西紅柿等促進骨骼生長的食物。
4、堅果和果仁
堅果和果仁可以從多方面促進骨骼健康。杏仁,開心果,和葵花籽,都屬于高鈣食物。核桃和亞麻籽都富含ω- 3脂肪酸。花生,杏仁含有的鉀,有利于減少尿液中鈣的流失。另外,堅果中含有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也對骨骼強壯有益。
2影響骨骼生長的因素有哪些
⑴遺傳:一個民族或家族的成員,其身高相近。如白種人普遍較黃種人身材高大。一個家族中,如果父母身材高大,子女往往較高。這可以說是先天因素,亦即與遺傳有關。
⑵環境:即后天因素,在骨骼生長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①營養因素,如食物中鈣、磷的比例合理,有助于長高。
②疾病能影響骨骼的發育。如垂體疾病,其合成的生長激素過多或過少,均可影響身高。性激素促使骨骼發育,如過早產生大量性激素(性早熟),則少年時期個子長得快,而發育成熟之后反而比同年齡的人矮。
③情緒波動,睡眠減少,生活不規律,均可影響全身發育和內分泌器官的機能而導致身體發育異常。
④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有利于長高。有人統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青少年,較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可高出4厘米左右。
促進骨骼成長應做到:
健康的飲食
營養是身體生長的首要因素,每天都要保證蛋白質和鈣的攝入量。
充足睡眠
人的身體長高時間為每天晚上10點-2點之間,如果錯過了這段時間,就不容易長高。
適量運動
3日常生活不正確的姿勢會影響身體骨骼的發育
1、蹲著擇菜
研究表明,平躺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臨床上,女性膝關節疾病患者多于男性,就是因為生活中女性下蹲次數相對男性更多,比如蹲著洗衣服、擇菜、擦地等。
專家提醒:老人和肥胖人群盡量不要深蹲或減少深蹲時間,別超過20分鐘。老人下蹲最好扶著桌子或椅子,減少膝關節壓力。
2、背單肩包
長期背單肩包會讓我們的肩膀酸痛,甚至一高一低。因為人們為了防止包帶滑下來,一側肩膀總是習慣向上挺一下,并向內用力。長期如此,脊柱還可能發生側彎,女性甚至會出現乳房不對稱。尤其處于骨骼生長發育階段的學生,更易受影響。
專家提醒:學生書包里的課本很沉,最好背雙肩包。對成人來說,上下班路上,如果路途較短可以背單肩包,但最好不要總用一側肩膀,可以兩側交替著背或斜挎著背。如果路途較遠,最好背雙肩包。
3、窩在沙發里
窩在沙發里或床上看電視、玩手機的確放松,可這對骨頭來說卻很煎熬。半臥位時,腰椎缺乏足夠支撐,原有弧度被迫發生改變,椎間盤所受重力增大,不利于腰椎和脊柱保持生理結構,久而久之可能導致肌肉勞損、脊柱側彎,甚至誘發腰痛、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
專家提醒:正確的坐姿是腰背挺直,含胸收腹,兩腿平放,小腿與大腿呈90度角,坐在椅子正中間,也可稍向前傾,但上半身別向左右兩邊倒。家里最好選擇質地偏硬的沙發,坐上去不會一下子就陷進去,休息時腰后最好加個靠枕,讓其支撐住后腰,利于腰椎放松。
4、低頭玩手機
人們低頭使用手機時,頸椎往往承受著更重的頭部重量,同時肩頸過度緊繃,腰椎負擔加大。成為“低頭族”后,僅需短短5年,肩頸肌肉酸痛、腰酸背痛、頸椎病等癥狀就會找上門來。長時間伏案工作、用電腦的人也會遇到這些問題。
專家提醒:低頭看手機不應超過15分鐘,最好保持手機與視線齊平或稍低,頭部保持直立,不要含胸駝背。長期伏案工作者應養成工作1小時左右就起身活動的習慣,雙手抱住后腦向后仰頭四五下,搭配擴胸、聳肩動作,有很好的放松效果。
4嬰兒骨骼發育家長要注意什么
一是讓寶寶長時間坐著。
很多家長一邊要忙家務,一邊又要待寶寶,很多時候常常只能讓寶寶在車里坐著,這樣既不會受傷,又可以做事,但是這樣長時間的讓寶寶坐著,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寶寶的骨骼比較柔軟,骨骼中的鈣含量不多,里面的膠質和皮膚肌肉不能承受寶寶長時間的坐姿,會導致寶寶局部的血液不流通,還可能導致脊柱變形等后果。
二是抱姿不正確。
很多家長都喜歡抱寶寶,這樣雖然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但是如果家長長時間的采取錯誤的方式抱寶寶,那么就會對寶寶是生長發育造成危害。寶寶的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和定型,處于比較柔軟的狀態,如果脊柱長時間彎曲,沒有糾正的話,那么寶寶長大后就可能有駝背的現象。
有些家長在抱寶寶的時候會很習慣的搖晃寶寶,這樣是很容易傷害到寶寶的大腦的。寶寶頭部,脖子比較嬌嫩,也不夠堅硬,還不能很好的支撐寶寶頭部,如果搖晃寶寶的幅度過大,或者頻率過高就會使寶寶的脖子承受不了,就容易使寶寶的腦髓和腦殼相撞,導致腦損傷。
三是會爬會走的時候。
寶寶一般到會爬會走的時候骨頭基本上是穩定了,但是骨骼的硬度還不夠,如果過早的讓寶寶學走路就可能出現O型腿和X型腿,但是隨著寶寶的長大,這些都會緩解。在寶寶學爬和學走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寶寶休息,要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訓練,但是家長在訓練寶寶的時候不要過快,或者太用力的扯寶寶的胳膊,特別是最好不要用手拉著寶寶的胳膊,這樣一不小心扯到的話就很容易造成脫臼。
四是穿不合適的鞋子。
寶寶可以穿鞋子的時候給寶寶買鞋就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有些家長覺得寶寶一直在長大,鞋子都是穿一陣子就不能穿了,所以就隨便買買,但是如果不合腳,走起路來不舒服的鞋子都會導致寶寶的腳發育受到傷害。
5專家教你如何保持骨骼健康
現狀堪憂:骨質疏松“盯”上年輕人
專家介紹,目前骨質疏松癥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有調查顯示“硬脖子”、“硬背脊”的年輕人超過半數,部分35歲女性的骨密度已達到60歲的程度,甚至一些青少年也出現骨骼提早老化的現象。
究竟是什么在危害著骨骼健康?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列出的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家族遺傳、絕經期、營養不良、不足的鈣質和維他命D的攝取、運動不足、體重偏瘦、吸煙和酗酒。
糾正誤區:喝汽水不會阻礙鈣質吸收
近來網絡上“喝汽水會阻礙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腐蝕骨骼”的流言引發疑慮。
對此有專家表示,早在1997年便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發現,汽水中的成分并不會對鈣的吸收產生任何負面影響。其研究的結論認為:對于大多數年齡段的人群而言,將鈣的吸收與汽水的飲用聯系起來是沒有必要的。
專家進一步介紹,此前有調查指出,汽水中的磷酸可能是容易造成骨折的原因之一。但只有在過量攝入的情況下才存在危害。目前中國居民人均每日磷的推薦攝入量為720毫克,一罐330毫升汽水中含磷約為33毫克,遠低于前者。所以,適當飲用汽水不會直接導致骨骼健康問題。此外,無論飲料的酸堿性如何,我們的身體都能自動保持酸堿平衡,因此更沒有“腐蝕骨骼”一說。
日常保健:適度運動可推遲骨骼老化
保護骨骼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專家提醒,骨骼的健康可通過營養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運動來維護。
飲食上,要保證充足的鈣質補充,適當吃牛奶、酸奶、蝦米、白菜、油菜等,同時要多曬太陽,以利于身體對鈣的吸收。
適量合理的運動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全身骨骼、肌肉的協調性,可直接刺激骨骼,加強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推遲骨骼老化,對維持骨量、防止骨量丟失大有好處,同時也有利于人體對飲食中鈣的吸收。尤其對于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來說,春天是其生長發育速度最快的季節,是骨骼生長的黃金時段,有效的體育運動對孩子的骨骼健康和生長發育有著積極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有侵權/違規的內容, 聯系本站將立刻清除。